PICC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2)
2013-06-06 02:24
导读:3.3意外拔管原因分析:穿刺置管后24小时内敷贴固定相对不牢又未采取其他外固定方法;患者因活动或穿脱衣物时将导管带出;患者意识障碍、躁动,将导管
3.3 意外拔管 原因分析:穿刺置管后24小时内敷贴固定相对不牢又未采取其他外固定方法;患者因活动或穿脱衣物时将导管带出;患者意识障碍、躁动,将导管抓出;患者夜间睡眠时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无意将导管拔出。对策:将导管固定于患者的肢体上,告诉患者穿脱衣物时注意检查导管是否固定,有无脱出的危险;弹力网状绷带加固保护,根据患者手臂的粗细弹力绷带,以10~20cm为宜,将弹力绷带套于患者手臂留置导管的部位,使导管留置更为安全、有效;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固定双上肢。
3.4 局部肿胀 原因分析:本组穿刺侧肢体肿胀6例,主要原因是导管尖端未到达上腔静脉,同时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对策: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力求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内;每班检查穿刺侧的肢体,定期测量臂围,嘱患者做握拳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肿胀可行局部湿热敷等处理,3d后未见好转或加重,应考虑拔管。
3.5 导管断裂 原因分析:本组3例发生导管破裂,2例由于导管固定不当,使导管受到牵拉、反折,在推注药物时导管部分破裂;1例由于患者认知能力差,用手摘断。破裂部位均为导管与圆盘连接处。对策:将导管外露部分呈S型并与圆盘一起妥善固定,防止导管受到牵拉或反折。如推注药物时有阻力,应查找原因,切忌强行推注,防止导管断裂。对认知能力差的患者,除了进行妥善固定外,还要加强巡视,并取得其家属的配合。
4 小结
PICC导管为病人建立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但有些人为因素或并发症导致非正常拔管而影响治疗。因此,加强患者置管期间导管的维护及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损失。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 考 文 献
[1]楼晓芳,吕平,李忠丽等.NICU中PICC导管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9):776-777.
[2]李变娥.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4):1001.
[3]王增英,焦月新,彭金莲等.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2010,31(8):100-1002.
[4]刘莉,彭敏,周晓琼等.巧用弹力网状绷带加固保护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