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3-06-03 02:28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心理干预在急诊癔症患者应用的效果观察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nbs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药物及对症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躯体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缩短癔症患者躯体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心理干预 癔症 急诊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常作为急危重症送至急救。针对癔症患者发作性、夸大性特点,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癔症患者96例,均符合CCMD-2-R中癔症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干预组女30例,男18例,平均年龄42±2.2岁。对照组女32例,男16例,平均年龄44±1.3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诱因、病情
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病例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及对症护理。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即专人进行沟通,从对患者及家人心理疏导,了解症状起始原因,取得家人配合,到解释、支持、疏泄、安慰及健康指导均有专人负责。
1.3 评定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由主治医师和经
培训的值班高年资护师于心理干预后进行评定,并进行整理分析资料。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癔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见表如下。
两组癔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h)
组别 例数 30min-1h 1h-2h
干预组 48 37(77.1) 11(22.9)
对照组 48 28(52.1) 20(47.9)
注:两组比较,x2=3.86,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癔症患者是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刺激或不良暗示下所引起的一类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及时恰当的心理干预措施是促进本病康复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