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护理
2013-07-16 01:04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护理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VAP的发生率,是提高病人存活率,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全面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性肺炎发生率,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27-90岁,平均67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病(GOPD)2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0例,重症哮喘3例,气管切开25例,气管插管15例。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0例,A、B、C、D循环护理组20例,使用呼吸机为MBP-760。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按呼吸机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A、B、C、D组是在执行护理常规的同时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制订完善的监督机制,全员参与,层层把关,专人检查,及时反馈,提出护理对策,保证护理过程的环节及终末质量。
1.2.2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根据患者痰液的多少,颜色,粘稠度,痰培养的结果,胸片的进程情况进行诊断,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诊断依据。
2 结果
常规护理与A、B、C、D循环护理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两组VAP分别为40%,10%。可见A、B、C、D循环护理可以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 护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1计划阶段(A) 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诱因为: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呼吸机回路管理不当;环境、机械污染。针对以上诱因分析现状,找出相关因素,制订措施,寻求解决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感染的环节制订护理对策。
3.2实施阶段(B)
3.2.1本病区护士增强责任心,自觉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3.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2.3保持呼吸道通畅。
3.2.4气管套管的护理和消毒 气管切开后妥善固定导管,其松紧度适宜,以系带与皮肤之间容纳1指为宜,若使用金属套管者,则内套管煮沸消毒3-4次/天,现在一般都使用一次套管。气管切开伤口周围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切口纱布要及时更换。停止机械通气患者的导管口应盖单层湿布盐水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