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诊治体会(2)
2013-07-16 01:12
导读:4.1颅内积气 颅内积气是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积气量少,通过调节体位或引流管位置,大多可排出,或于1-3周内自行吸收,不会引起张力性气颅[
4.1 颅内积气
颅内积气是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积气量少,通过调节体位或引流管位置,大多可排出,或于1-3周内自行吸收,不会引起张力性气颅[4]。引起颅内积气的主要原因有:①血肿引流术后,颅内压下降,残腔产生负压,吸引空气进入颅内,或冲洗血肿腔时将空气注入血肿腔,术毕未将空气排出。②血肿引流术后,脑组织未膨起,脑搏动产生负压,空气通过硬膜破口的活瓣作用被动吸入硬膜下腔。③术后引流血肿液时,颅内产生负压,引流管或引流袋管理不善致引流液混杂空气回流入硬膜下腔。防治:①应于血肿最厚层面最高部位钻孔,必要时可改用侧卧位使钻孔点位于最高点,有利于空气排出;②缝合头皮前向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利用重
力学原理使气体从硬膜破口出排尽,并排出引流管内气体后将引流管位于高点或接密闭引流袋;③术后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颅内。
4.2 血肿复发
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的常见原因有:①血肿包膜厚,加之老年患者脑萎缩后脑组织弹性差,脑膨起困难,硬膜下腔不能闭合;②原血肿清除不彻底,残留较多的纤维蛋白降解物,使血肿内膜缓慢持续出血;③手术操作不当,插入导管或由于冲洗力量过大损伤皮层小血管,引起出血。在实际工作中,为减少术后复发,需注意以下环节:①尽量彻底清除原血肿,术中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出液清亮,必要时可适当加压并调整引流管的方向,务必将局部絮状的凝血块及含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液体冲出。对复发性血肿处理可于原孔或重新钻孔冲洗引流,必要时翻骨瓣切除血肿包膜。②使骨孔硬膜的切口直达骨缘,必要时切除部分硬膜,这是因为加压冲洗过程中,如硬膜上开口过小,一旦被血块阻塞,入量大于出量,可能会导致桥静脉的撕裂,产生严重后果。同时硬膜上的出血点及骨孔缘渗血应妥善止血,必要时扩大骨孔将硬膜悬吊,以减少硬膜外血肿发生的可能性。术中骨蜡封闭板障时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也要避免把骨蜡挤入颅骨硬膜间隙,造成硬脑膜剥离,产生新的出血。③由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张力高,切开硬膜后陈旧性积血多喷涌而出,故切开硬膜后可将棉片填塞骨孔,使陈旧性积血缓慢流出,避免颅内压骤降,硬脑膜塌陷导致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小血管撕裂而引颅内出血。④冲洗及放置引流管时要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血肿腔内膜及脑组织。⑤手术结束缝合头皮前可用明胶海绵填塞骨孔,避免头皮或皮下渗血从骨孔进入硬膜下腔。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4.3 术后残腔积液
多见于年龄较大、脑萎缩或脑组织受压时间长的患者,术后脑组织未能完全膨起,残腔空间被术后存留的血性液体或脑脊液取代。本组病例该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共26例,占并发症的56.5%(26/46)。
参 考 文 献
[1]赵雅度.神经系统外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4.
[2]王忠诚.神经外[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陈泽军,周岱,何振民,等.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6):32-33.
[4]孟少华,高丽英,李耀泽,等.颅骨钻孔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教训[J].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