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升清降浊化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013-10-25 01:06
导读:临床医学论文毕业论文,自拟升清降浊化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目的 观察升清降浊化瘀汤对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椎-基
目的 观察升清降浊化瘀汤对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升清降浊化瘀汤,水煎服日二次两周为1 疗程,一疗程后统计评判疗效。结果 治愈36 例,好转 14 例,未愈3 例,总有效率93.7%。结论 升清降浊化瘀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较好疗效。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升清降浊化瘀汤;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常多病程缠绵,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我于2005 年1 月采用升清降浊化瘀汤该病患者53 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3 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24 例,年龄43~75 岁平均年龄62 岁。
1.2 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
神经病学》第二版之《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标准:①年龄40 岁以上;②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③有脑动脉硬化或颈椎病史;④反复发作性,体位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下降、视物不清、复视或突感上肢麻木,持物不稳;⑤体征眼颤,共济失调,转颈实验阳性;⑥颈椎x 片或ct 示颈椎肥大改变或椎间孔狭窄,经颅多普勒tcd 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⑦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眩晕。中医诊断乘用周仲英主编《中医内》眩晕痰浊中阻诊断标准。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1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均给予升清降浊化瘀汤:丹参20 g,葛根12 g,泽泻30 g,白术15 g,半夏15 g,天麻20 g,陈皮12 g,茯苓15g,甘草5g,如伴有心烦,失眠,口苦,加菊花20 g,菖蒲20 g,黄连10 g,如伴震颤,持物不稳加蜈蚣两条,全蝎3 g,钩藤15 g,如腰膝酸软,耳鸣加桑寄生30 g。
牛膝15g 磁石30 g,如气短乏力加黄芪30 g,党参15 g,常规水煎500 ml,早晚各服250 ml,每日一剂。两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果: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检查基本正常;好转 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其中治愈36 例,好转14 例,未愈3 例,总有效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