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中国目前有中小学教师1000多万人,其中80%多在县镇以下农村地区任教;广大农村教师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半壁江山。直面这个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教师群体,近年来中国学界对农村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问题逐日关注,呈现出一些值得透视的研究新动向,主要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提出与诠释;聚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农村地区“教师教育边缘化”问题;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构建人民满意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主题。中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1043万人,其中81.7%的教师在县镇以下农村地区任教;广大农村教师支撑着中国教育的大半壁江山。面对十分重要而又独特的农村教师群体,近年来中国学界对农村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问题逐日关注,进而演绎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尽管专门研究农村教师教育及其专业发展问题的文献为数不多,但我们很有必要对此加以梳理,从中可捕捉一些值得透视的研究新动向。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提出与诠释
在中国有着100多年教师教育(师范教育)的历史,但提出并使用“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是在21世纪初,即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这是在中国教育政策文本中首次使用“教师教育”概念。2002年在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第一次对“教师教育”给予了相对完整的诠释:“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其中,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这是20世纪60年代全球性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兴起、90年代中国具有严格意义教师专业化运动展开以来的必然趋势。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学界开始探讨,系统探讨则在21世纪初之后。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两者是同义,是指教师内在专业性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发展,也包括教师的教育专业性发展,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是通过专门培养培训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师德、知识、技能与能力及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养,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或者优秀教师,并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变革而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对教师是双专业即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深刻理解在教师专业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一名成熟的教师需要长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通常要经过三个时期:—是职前学习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二是初职时期,约2至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践锻炼,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三是成熟阶段,约需要3至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