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2)

2014-10-26 01:26
导读:2.4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生活中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选择的迷惘,以至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 因而,大学生对于选择

  2.4网络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生活中价值取向的紊乱和选择的迷惘,以至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
  因而,大学生对于选择何种价值取向往往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紊乱状态。不仅如此,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支配性作用被削弱,由此造成道德评价的失范,最终必然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的迷惘。正因如此,有些学生认为黑客行为并不违背道德,只要不是蓄意破坏,则恰是展示自己高超技术,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

  2。5人际淡化
  长期沉溺于网络这就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容易加剧人们的自我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对师生关系而言,由于高校教学方式正处于变革期,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迷恋和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将使师生关系日渐疏远;对学生之间关系而言,由于他们将大量时问用再网络上而疏远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
  以上网络影响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大量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这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构建网络文明的最大阻力。

  3信息下的网络德育的思路与对策

  信息环境下对大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应该从建立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着手:

  3.1建立健全网络立法
  “依法治网”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建立用立法手段保证网络环境的纯净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规,使网络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加强网吧,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和。运用手段既可以避免网络犯罪行为,又可以为学校德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3.2积极营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学校要以引导为主。不但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而且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建造一个校内的“绿色网吧”,在课余时间对全体学生开放和使用,为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
  (2)重视和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建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网站。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的这一特点,通过建立有教育意义的网站,把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世界名著搬上网站;在网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以及把教师制作的优秀的课件搬上网站等,组织学生有目的地浏览,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施加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品德向预期目标发展。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加强对网站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发挥网吧为教育服务的功能。
  (3)在网络上开展丰富多采的特色活动。构建校园德育网络体系在当今网络时代,仅仅对学生的上网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是不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还应该主动出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设计制作个人网站,开展丰富多采的网络特色活动,主动占领网上阵地。通过网络活动推动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设,构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新模式。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学生。开展学生教育网络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网络道德教育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人脑、人心、人情、人理的德育绩效,从而引导未成年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学会自主发展,自我教育,努力做网上文明人,体验做一个道德人的快乐。

  4结束语

  网络已经深深地渗人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对之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未来世界的主宰,要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要学习网络和使用网络,学会在网络世界生存。因此在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网络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优势,为人类社会服务。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研究信息环境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信息环境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思想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只有从思想上和工作上重视网络道德,才能正确掌握这一新兴交往工具,引导大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

上一篇:简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