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

2014-10-26 01:2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析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大学


  摘要: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地方,网络在给莘莘学子带来丰富信息、交互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就网络道德问题,论述了网络道德的内涵,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些加强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道德;网络道德;影响;对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互联网的普及,集聚信息资源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校理所当然地处在了“网络”发展的前沿。由于大学生上网人数与日俱增,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举止、价值观念、思想品德、因素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的意见》中建议要大力加强“网德”教育,提倡“慎独”,倡导网民自律。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网络道德的大学生开始成为高校教育思考的问题之一。

  1信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为此网 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有人认为,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原因在于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网络发现,有18.8%的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大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6。3%的大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大学生私自用过别人的账号上网。笔者认为,在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也是同样存在的。因此加强对校园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环境下网络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

  2.1网络容易削弱大学生的现实社会道德观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现有的用以消除道德失范现象、维护伦理道德秩序的、监督、约束机制在“网络社会”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在现实社会中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依靠熟人(家人、老师、同学等)的监督,慑于道德自律手段(社会舆论、校纪校规等)的强大力量,学生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然而,一旦“进入”虚拟网络社会领域,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筑成的防线就很容易崩溃。正因如此,有些学生才能随意地浏览黄色网站、剽窃他人成果、甚至散布消极信息。

  2.2网络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模糊。产生网络综合症
  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交流提供巨大方便的同时,又在空间上进一步孤立了个人,限制和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交往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使自我形象变得虚无和抽象。青年学生情感脆弱,受害尤甚,极易产生网络综合症。有的学生因上网成瘾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症状。由于过分迷恋网上生活而失学,失去朋友,乃至犯罪的事例已屡见报端。

  2.3网络容易削弱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判断能力
  在信息社会,信息生产具有多元性,其生产也无法由加以有效的控制,因而在网络上不仅具有庞大的有用信息,也具有无数的虚假和消极信息这就造成大学生用以判断世象真假和对对象的整体认识被淹没在杂乱无章的庞大信息量中,从而削弱了其对社会道德的判断能力,导致难以辨别真假而做出道德失范的行为。因而,有些迷恋于网络的大学生缺乏正义感,甚至运用网络中的消极信息规范自己的行为,视校纪校规而不顾。

上一篇:简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