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过程中易发的(2)
2014-10-28 01:04
导读:3、片面追求奢华立异,忽视科学严谨 在遵循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能有效地弥
3、片面追求奢华立异,忽视科学严谨 在遵循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的教学的不足。但在许多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只停留于表面,盲目追求课堂展现的美感,在华而不实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容易产生知识性的错误,把学生搞得昏头胀脑,这样也是偏移历史课程教学价值的。由此可见,一味追求课堂上的“奢华”只会对对教学产生了严重的干扰。还有的历史教师将授课的特色,教学的闪光点简单的理解为没有原则的与众不同。甚至将一些歪曲的事实展示给学生,向学生传授一些片面性的甚至误导性的观点。历史课程的教学,就要基于事实性原则,正确是教学的底线,教学环节要注意是否科学严谨、连贯。
4、片面追求学生活动,忽视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 素质提倡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现代教育将利用信息技术列为必要的手段,这也成为当下衡量一节课是否有效的两个要素。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试着将二者合而为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量设置学生的活动:表演、辩论、唱歌、朗读、讨论等,整个一堂课就是一期曲苑杂坛,教师成了报幕员,而学生演的疲惫不堪,看的好似走马观花,根本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质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认为如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若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削弱学生作用。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正是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永远无法替代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组织严谨有序的课堂,还要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及时的反馈纠正,这也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师授课时的肢体、情感色彩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永远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历史教师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削弱了教师的授课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5、片面追求信息素材的简单罗列,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些历史教师的课堂演变成信息技术的展览会,过度地使用声音、图片、动画来展示教学内容,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历史课堂教学传递知识的主题。还有的教师不管学科和所传授知识的特殊性,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一般的历史发展规律一下子显示出来,没有给时间思考和,这样更无法实现学生对知识再加工与再创造。还有很多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或者课件提供给学生,大量素材性的资源罗列,根本没有注意到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实际差别。对于无关信息的过滤工作没有做,对于与本校本班级
历史学习主题的相关的资源分类的工作也没有进行,因此,大部分学生获得的都是没有系统性、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的素材课件资源。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学生在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获取有效信息,得到知识,解决问题。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站在客观的立场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与发展自我的思维能力,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素养训练。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整合运用现代信技术已经是一种广泛普遍倾向,为历史课堂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在学历史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活力。我们应走出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的易发的误区,在现代和教学观念下,合理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李美强,用信息技术打造学生主体性课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许新龙,论多媒体计算机课堂教学,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