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理解与先理解
高级视听课中所用的有很高的真实度,很多直接来自于西方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同作品一样,是的载体,西方影视作品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人、、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情趣的体现。它蕴含了广博的文化信息并能折射出西方的风貌、传统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媒体和作品,如同文学作品,是一种文本,一种等待被解读的文本,影视欣赏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于文本的解读过程。因此,在视听课上,学生作为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就是一个实现作品意义的过程。按照接受反应文论的观点,学生在诊释西方影视作品意义的过程中受自己的文化观及自己已知的异文化观的影响,因此这种诊释过程又可以看作是影视作品与作为观众的学生的混合的过程,它是二元的,是两种文化的结合体。
从接受反应文论的角度来看,观众的理解是对西方影视作品进行阐释的基础,而理解不是孤立行为,它不能脱离外在的现实存在。具体而言,理解是主体的精神生活与客体世界的沟通了解与认识,这个过程,伽德默尔称为“视域融合”。也就是说,观众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是一个纯客观的过程,它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作为主体的观众本身的一个先理解,即观众的前在经验和能力,而这种前在的经验和能力与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和感应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文本解读是一个开放系统.文本可以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观和批评方法作出不同的解释。文本的意义是丰富多样的,因为一个文本的实现有多种潜在的可能性,没有哪种解读能够穷尽它。文本作为一种开放性系统,它力图释放出多种多样的联系和解释:它并不想传达出一个单一的信息,也不想把不同的解读者都限定在同一种理解里面。对文本的主观理解同时也是文本造成的客观效果,这就是效果文本。一种异文化产品的意义既不是观众的思想范围内的孤立部分,也不是观众希望理解的对象范围内的孤立部分,它的意义是通过视域融合而表露出来的,是通过观众的跨文化意识来实现的。它无法脱离观众而存在。这可以理解为是观众使影视作品信息变得完善或者得以实现,因为当信息包含在文本中的时候,它们还仅仅处于一种内在或潜在的状态。没有解读者的参与,文本就没有丝毫意义。与此同时,解读者的解释又取决于他所处的文化语境。解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对话,一种交流,解读者在其中扮演着创造性的角色。解读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是文化决定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或者说我们的眼界,为我们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在一个给定的文化语境中,什么东西可以被说,读,写,看,什么东西不能。我们还必须意识到那无法解读之物:我们无法解读,因为它不符合我们文化的期待,不存在于我们的先理解。对应到影视作品的欣赏,影视作品想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取决于观众所处的文化语境。
所以,英语高级视听课中通过真实语言材料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不能仅仅用语言分析透彻,这需要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一些特点加以了解,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对目的语国家或其它国家现存的典型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即构建学生的先理解。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同时在了解的基础上再逐点分析,不断地加以,用心体会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进行跨文化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建立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通过对西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理解,将语言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进一步探索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构建先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而另一方面,通过英语高级视听课中对优秀西方影视作品的精听、欣赏、分析、讨论等形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接触西方文化与社会的机会,能让异域的优秀的理性文化、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成果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能感受到理想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开阔视野,积极思考,广泛联系,达到知识贯通,扩展自己的期待视野,进一步构建自己的先理解,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3结语
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英语高级视听课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是必要的,又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