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角度解析我国高校的社

2015-03-07 01: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角度解析我国高校的社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在知识时代,高校作为知识的发展与者


  [摘要]在知识时代,高校作为知识的发展与者,必然要为发展服务。当高校承担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任务时,其社会职能就突破了单纯的服务职能,而具有研究与相结合的多元特征。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高校、政府与企业形成三重螺旋的动态发展关系,政府通过政策、计划与资金等手段的引导与监督,使高校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产学研创新中的知识创新与知识创业的核心作用。

  [论文关键词]高校产学研 合作创新 社会职能 政府 

  
  高校的社会职能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与发展为目的,是动态发展的,是高等系统介入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并担负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重任的有机整合的结果。高校的职能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服务社会,按照“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威斯康辛思想,大学必须考虑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因此,面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高校应如何在体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确立与履行社会职能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高校的社会职能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我国政府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现在,产学研合作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产学研结合使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从简单的知识和输出阶段过渡到实体化阶段。因此,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角度,探讨高校社会职能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作用的演变,可以更加明确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发展方向,使我国高校成为具有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功能的高等教育机构,以真正成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我国高校社会职能的发展 中国大学排名
  
  高校“应该服务于社会”,但是围绕着高等教育的本质、价值、功能、责任等方面,目前我国各界对于具体高校的社会职能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大体分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社会功能和微观社会功能两类。宏观层面上,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功能等;微观层面上,一般认为高校基本职能的社会化体现为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这些具体的职能在不同的研究中又被更加细化,如有观点提出,现代大学主要具有四种社会职能,即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和引导社会前进。从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发现,高校的社会职能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与表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高校具体社会职能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变革影响下的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高校成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受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普遍采取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模式。高校的职能是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目的是通过高度集中计划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建设人才和师资,为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资源。总体上,当时高校的社会职能更多地体现为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其经济建设的功能并未得到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教育方针,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方向下,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担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
  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演变,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适应与整合关系的体现,是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博弈。在一系列的教育体制改革后,我国的高校成为与社会有直接联系的较为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是在资源配置和经费来源上仍然依赖政府,缺少多元化的广泛的社会依托。为了从对政府的资源依赖转向依靠的需求,高校很快改变以科学教育为主的专才培养为重的模式,采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并且进入服务型和创业型高校阶段,其主要服务对象也由单一的政府转向包括政府、学生、企业、各种社会机构和团体、地方部门,以及所有需要从高等教育中获得服务的组织和公民等在内的多元主体。这时,高校舍弃系统内部的学术管理与发展为导向的经典理念,引入高校系统外部适应和服务社会为导向的现代理念,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经济等具体功能。因此,从多元的社会化发展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承担与发挥相应的社会职能,目前其越来越丰富的社会职能使曾处于社会发展边缘的高校能够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技术、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要素——高校
  
  在高校履行具体的社会职能时,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向社会提供的融教学与科研职能的学术性的服务方式之一,其历史相对较短但发展迅速,具有鲜明的高等教育自觉服务社会的特征。产学研合作可以看做是社会对高校发展影响力增强的体现,政府、企业等希望高校在自身的本体属性之外拓展非本体性职能或者外延性职能。高校的本体属性即教学、科研与服务职能,非本体性职能或外延职能则包括了生产职能、社会化职能、文化职能等。正如克拉克·克尔所提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职能发展那样,高校的职能呈同心圆发展,从圆心(培养人才)向外不断地扩展职能(科研、社会服务、社会批判……)。高校职能的发展是由于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的中心,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的含量决定了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智能经济的增长。知识已成为决定国家、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者和零售者不能逃避服务,而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负责者。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技术性与产业性相结合的涉及包括高校、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等不同主体的活动,以创新为核心,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试制和市场的统一。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产学研合作的前提,通过推动技术发展引导创新,当市场拉动引导对创新知识的生产试制和市场营销时,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促进,政府和社会充当促进创新的桥梁作用。产学研合作创新要求高校在知识传递、知识消化、知识转移和知识生产的非线性的复杂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价值,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等功能。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与企业合作,在政府、企业等的支持下,高校以科技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打造科技和经济的耦合点。

上一篇:试析从威斯康星大学发展看独立学院社会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