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这类价值观的择业者较多,在赢得企业和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社会价值淡化,职业生涯个人本位的缺点。
3 .3效益价值观
这类职业价值观在评价职业价值时,把收入、就业地区、单位性质等作为主要标准,是以满足择业者的个人物质利益为出发点的,在价值目标上注重物质取向,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现。此类型的择业者追业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物质待遇和生活等经济效益取向,对现实物质生活感受的直观性以及对自身感官满足有强烈的偏爱,这与二十多年的商品大潮影响,与社会转型期经济趋利性、功利化、现实性等特征带来的价值尺度的巨大变化不无关系。但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大学生对待职业选择更趋理性,单一的持效益价值型的大学生会逐渐减少,往往会与自我发展取向等相互兼顾。
3 .4消极价值观
这类职业价值观是确实主体性思维,难以分辨职业现实状态的合理性与长远发展的目的性,缺乏价值选择目标的消极取向。这也是受价值多元冲突中“相对主义”倾向的影响—没有绝对好的职业,所以放弃选择。放弃也就意味主体责任的缺失。因此,此类择业者往往很少考虑如何通过职业生活达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甚至会把职业当作谋生手段,满足即时的物质需要和享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逃避竞争,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对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的长远考虑。
这种观念在这次调查中很少发现,因为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已有一定的就业压力感,来自于家长、老师、学校,这也迫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
4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注重自我、关心自我发展、热衷自我完善,忽视了职业的社会价值。但是社会需要具有多样性,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满足,满足社会多样性需要的具体形式主要是职业的多样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既有现实的物质利益的考虑,也有自身发展的思量,每个行业、每个岗位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有着种种吸引人的优势和不遂人意的局限,这就需要学生权衡利弊,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同时,大学生职业社会价值观念的淡化,功利化的利益取向的增强,导致大学生在择业中重实惠轻理想、重利益轻责任。较高的择业物质期望值,也使得一些地区、行业、单位出现了人才的危机,导致了国家总体上人才分布的结构失衡和人才流向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的大学生甚至把就业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满足于暂时的物质享受,把职业的发展目和理想置于不顾。
总之,由于职业价值观的不同,会对大学生乃至社会发展产生双重效应,因此,国家、社会、高校的引导便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只有选择了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先进的职业价值观,对转型期社会现象及生存发展目标才会有理性的认知,才会正确把握自身的择业方向,合理定位,将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相统一,兼顾与急需相统一、择优与代价相统一,目标与手段相统一,避免短期行为、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