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2)

2015-06-08 02:31
导读:(三)学科类型质量标准体系 学科类型是指高等专业所属的学科类别。世界各国对学科划分的粗细程度不统一,为了规范各科类型之间的不同差异,1997年联

  (三)学科类型质量标准体系

  学科类型是指高等专业所属的学科类别。世界各国对学科划分的粗细程度不统一,为了规范各科类型之间的不同差异,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通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同样,中国对学科的划分因各个不同时期也有所差别。1997年和1998年中国分别公布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每个学科类型的专业教育范围及其内容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就不相同,它们的教育质量标准也不会相同。现在实行的专业认证和学科评估就是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各学科类型的教育质量标准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学科类型质量标准体系。

  (四)教育职能质量标准体系

  现代高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这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也是核心职能。发展科学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在以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要素的知识经济社会中,这一职能对于知识的创造、加工和运用具有重大意义。服务社会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延伸,是大学适应社会变革、满足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知识溢出效应。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职能体系的层次性,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大学,重点职能的定位应该有所区别,不同职能作用的内涵和外延也应该有所差异。从高等教育职能维度确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从而构成了高等教育职能质量标准体系。

  (五)人才规格质量标准体系

  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有学术型、应用型和职业型之分,它们主要反映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指向性。学术型规格类型主要是指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应用型规格类型主要是指培养适合于技术、开发、推广、经营、、社会服务、教学等类型工作的人才,职业型规格类型主要是指培养适合于社会需求的各类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应当包括纵横层次的多个方面。“所谓‘多层面’既包括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纵向层次,又包括研究型、理论型、应用型、技能型等横向层面”,然而“对于横向层面的质量标准不同,则往往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这就是说,即使同一层次、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也各不相同。这种培养规格的差异,既与高校密切相关,又与人才的性质密切相关。从当前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高校的办学实践来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应该区分为学术型质量标准、应用型质量标准和职业型质量标准,三者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标准体系。

  二、构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路径

  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受多方因素影响和制约,既有教育者的观念因素,又有受教育者的个体因素,更有复杂的社会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一)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在进人大众化阶段以后,应建立与此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观。能否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健康发展。以美国与英国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美国的高等教育深受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强烈影响,把不断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而英国在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曾用传统的大学学术标准统一要求、规范所有高校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使得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缓慢。现有的事实充分说明,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单一的质量观是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单一的质量观转变到多样化的质量观,从精英教育质量观转变到大众教育质量观,不仅会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而且会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上一篇:论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大课堂"教育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