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大学教师教学领导过程研究(2)

2015-06-15 01:06
导读: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研究者先与受访教师沟通研究访谈目的,再将访谈题纲在访谈前寄给受访者。 第二,访谈地点为教师 办公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研究者先与受访教师沟通研究访谈目的,再将访谈题纲在访谈前寄给受访者。

    第二,访谈地点为教师办公室,安静不受干扰,每位访谈时间约为1小时一1. 5小时。

    第三,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根据实际访谈情境,调整问题顺序及其用字遣词以获得更丰富及完善的信息。

    第四,在经受访者同意后,研究者将访谈内容录音,并转为文档,以备编码、分析。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在录音档转为文字稿之后,经由不断循环的归纳过程找出重点,在经由演绎回顾的方式检视原始资料,以确认所归纳出的结果符合原始资料的含义。再将归纳出来的结果依其含义予以类别化,再将不同类属给予编码记录。在编码资料有系统的呈现之后,研究者在汇整与诊释所有资料时,会与研究内容做比对,以提出适当的解释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判断学生需求的方式

    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以此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师判断学生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大部分老师比较常用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

    第一,与学生直接沟通。大部分老师会在上第一节课时经由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一般在第一节课第一个小时是师生双方沟通,第二个小时是让学生讲,以前学过一些什么知识,第三个小时才是我讲”;“在开课时,要求学生做自我介绍,并提问他们选课的目的,要求他们说明自己希望在该门课中得到哪些知识和技能”。

    第二,小测试。此方式可能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比较常见,有老师提到“一开始我会给学生进行一个小测试,看看他们的基础如何,再调整课程内容”。

    第三,问卷。这也是普遍采用的方式。有老师专门制作了选课学生的资料表,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兴趣爱好,有些老师表示“会用小纸片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需求”,或是“发卷,询问学生的需求”。大部分老师认为,中生较害羞,较不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用问卷或是小卡片会比面对面直接沟通有效。

    除了以上三种判断方式外,有的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如“在上课之前我会从学校的BBS上了解一下学生的需求”,而有的老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和反映来判断学生的需求”。

    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注意到学生的需求。在受访老师中,约有30%的老师表示他们从未考虑过学生的需求,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自身的教学经验。有位老师坦言“我似乎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实际上都是学生跟着我走。我们要考虑的可能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有老师解释到“学生很被动,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这是必须由老师去判断的”。有位资深老师觉得“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自己对学生的能力、整体水平,心里都比较清楚”。

    在判断学生需求方面,大部分老师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且关注学生各自的基础,甚至很在意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会判断学生需求的老师,就是要了解学生想要什么?并设计或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少部分老师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或自身的教学经验,较不关心、不考虑学生的需求。

    (二)对学生所持的期望值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差异很大。每一位老师对自己能带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在自己教学互动过程中获得什么学习成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着眼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关注学习的结果。有59%的老师表明比较关注学习结果,而对结果的关注又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有老师表示“学生需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还有老师认为学生要有超越老师的意识,“我觉得做学生的只有超过老师才可能成功,至少要做出点老师不知道的东西才好”。

    第二种是通过学习对将来的工作和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有老师表示“如果是本科之后直接参加工作,必须在行业一流的公司。如果是本科毕业之后想继续搞研究或者去海外留学的,能够进一流的学校”,也有老师表示“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企业的骨干,企业的领导,殷切地盼望他们成才”。

上一篇:浅谈从当代大学生特征变化谈大学教师教学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