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5-08-15 01:2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模式 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模式 探索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上网人教日益增多。网络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如何重构网络时代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大学生是当代最具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渐趋成熟,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是最具代表性,既是对其将来步入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预示,又是大学生群体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变革、希望、困惑时代独特的价值思考与人生追求。网络的迅猛发展既对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重构网络时代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当前,互联网日渐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成为网络世界的主力军。由于互联网集信息的、吸收、交际、、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地开阔了上网大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空间,拓宽了学习知识的来源,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其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芳不齐,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其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

    1.导致道德价值观念的迷失

    应当说,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务实积极的,但是,由于机制的刺激和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又表现出了过分看重眼前利益,不考虑将来,理想信念模糊淡化,崇尚金钱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信息全球化的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利用网络技术,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力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由于大学生思想单纯,缺少社会阅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因而对一些诸如色情、暴力、金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乐此不疲,对西方的某些观点和政治制度及各种政治谣言深信不移,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迷惘,以致角色自我的迷失,形成不良品质。

    2.造成社会道德、观念的淡化

    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使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提高,渴望社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竞争,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但是,面对网络上各种思潮和形形色色的道德选择,他们又容易隐入迷茫和困惑,不能清晰地辨别是非美丑,出现了一些道德失控现象。同时,由于网络用户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准则无法制约网上行为,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造成网络用户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诸如电脑黑客、信息垄断、恶意制造病毒、网上欺骗等严重的网络道德问题和自由意识的泛滥。而许多大学生却不认为这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有的认为互联网一开始就是“一个以无政府为口号的网.络”,“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造成社会道德和法律观念淡化。

    3.导致精神追求弱化

    互联网信息的更换速度频繁,使许多大学生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对未来缺乏信心,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和浮躁情绪,一种及时行乐的倾向正代替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问题缺乏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面对制造社会政治混乱的信息的冲击,精神上受到毒害,但自身却没有任何的防范意识。如有的大学生从网上相信李洪志“法轮大法”的歪理邪说,精神追求错位。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媒介使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忽视思考,更多地依赖于现成的网络信息,而不去从实践中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闭锁性格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增强,以自我为出发点,主张自己支配自己的命运,追求独立人格,这虽然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但是,由于网络社会中的一些不正确东西的误导,特别是从互联网上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于个人小天地,认为只要拥有了网络,便拥有了一切,变得闭关自守起来,把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排斥与他人合作,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注重个人利益,忽视和社会利益,对群体、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情感弱化,加剧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闭锁性格,这种性格特征,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以后走向社会发展。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启发大学生的道德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

式教育。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的生活和教育,其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同时,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灵活性也明显增强。他们不囿于成见,不轻信盲从,喜欢独立思考。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时,应采取启发、疏导的方式,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和强制接受的做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不断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使他们自主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络信息的诱惑。

    第二,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变包办式教育为自主式教育。自我意识强烈的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加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其自我教育能力明显增强。然而以往我们对大学生开展教育,习惯于保姆式的包办代替,忽视甚至否定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大学生自身,必须变包办式教育为自主式教育,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自己的。

上一篇:试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探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