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人们很少从行为科学理论的层面上来思考班集体的建设问题,一定程度地限制了人们对班集体建设的全面认识与理解,影响了班集体建设的质量。
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班集体形成四阶段入手,引入行为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解决打造优秀班集体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德育工作者开展集体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班集体 公平理论 行为理论
近年来.高校扩招已逐步实现了高等大众化。然而高校扩招的同时,学生生源的基础也有所降低,高职院校遇到的问题则更严重。怎样在新时期打造突出的优秀班集体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瓶颈”。
1、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1.1自理能力.协作意识差
目前在校生中.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他们成长十分优越.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上大学前,除了读书学习之外.很少参与实践和劳动锻炼.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导致他们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学习上吃苦精神差,在集体活动中协作意识差。
1.2意志脆弱.承受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对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值.总渴望着别人能让着自己,关心自己。他们缺少磨练.在上过分依赖于家长和学校。没有挫折体验.经不起新环境和困难的考验,造成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每年都有个别的新生由于成绩或者其它方面的问题而轻生的。另外.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心里压力过大,造成强自尊与强自卑并存.敏感与脆弱同在。
1.3学生心理问题多样且复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随着大众化的实现.高考录取批次增多,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同时考不上理想大学的学生也容易造成深深的失落.普遍存在自卑心生进入高校学习独立自主的意识虽不断增强,但由于学生思想上的幼稚.加之依赖性和盲目性较大而自控能力较弱.易出现行为过激或意志消沉:有的高校办学基础先天不足.有限的教育资源客观上也跟不上教育层次和要求的提高而学生对学校的要求是理想型,两者产生强烈差距;另外学生对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会心存忧虑而出现学习上的自暴自弃。
1.4思维十分活跃.接受信息能力较强
随着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新的信息新的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在内容上呈现出丰富性,而且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从网络上获得新信息、新知识、新文化。同时他们还喜爱追求快节奏、强刺激的文化娱乐节目.喜欢追求时尚、追求新潮.赶时髦,崇拜偶像。在他们中间.总能找到网络技术高手.流行的爱好者.新时尚的追求者。使老师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沟通困难。
2、高职院校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根据行为科学的群体发展理论,一般认为高职院校班集体形成会经过四个阶段。
2.1集体观念萌芽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为能被集体接受,是相互间从彼此陌生到开始熟悉的过程,相互间力求适应。因此新组成的班级在前2周内.学生一般是循规蹈矩”的,应抓住这一机遇,开展请你了解我”、“我的一大优点等活动.让学生自我介绍展示自身的优点、特长、爱好学生间增进了解,使每位学生在班内确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