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底蕴的同时,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明确地位,提高认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的现实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段话除了上文已经分析的含义之外,同时还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
以往,我们的理论研究在讲人的发展时候,常常把人的发展包含于社会发展之中,以为社会发展了,每个人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并且在很多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社会的、文化的发展,或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有这些,都特别强调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与经济、、文化并列的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生产力发展是物质基础,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讨论人的发展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人”上,生产力发展是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对社会生产力总和的全面占有是深化和巩固,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条件使他只能牺牲其他一切特性而单方面地发展某一特性,如果生活条件只提供给他发展这一种特性的和时间,那末这个人就不能走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任何说教在这里都不能有所帮助。’,圈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发展生产力也就意味着人的不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其总和的全面占有是同一个过程。发展生产力和占有其总和要通过提高人的各方面能力来实现;而人的发展又作为一种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另外,生产力的提高又决定着生产关系,促使劳动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提高对各种异己力量控制和驾驭的能力,实现人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要达到这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局限……。”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也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之一。这是因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不仅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措施,同时,这一措施也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人的素质的提高。首先,依法治国对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法治(1)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们养成社会主义道德并保持健康发展。(2)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对合法行为的保护,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其次,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可以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维护尊严的积极性,自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同各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作斗争等。
(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追求最大利润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还通过确认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了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贬抑,给人的全面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是独立自主地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的法人实体或个人,任何人身依附关系与消极服从态度都和复杂而激烈的竞争是格格不人的。人们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其实力拚杀搏击。同时,在竞争中,人们的自主自强意识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潜在的天资秉赋会被发现,才干特长会受到尊重,兴趣爱好被发扬光大。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会极大地提高,人的自我价值可以充分实现。
(五)优先发展科技事业。马克思考察和了近代科.技对人的发展的深刻影响,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又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技革命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强国的难得机遇。在我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更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十分正确的选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全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将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连在一起,总是要求“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此,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互为条件的,科技进步必然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我国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提高卷面成绩为教育目标,以知识灌输为教育方法。而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