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2015-09-15 01:0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健词:人的全面发展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关健词:人的全面发展 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继承、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深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思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并贯彻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主义的目标和基本原理。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从发展规律和时代进步要求的战略高度,继承、丰富、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提出了新形势下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观点、新认识,思想深刻,意义重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在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设想时,从人的发展的角度作了原则性的描述,他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

    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的重要思想,并在深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并把它作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着眼点和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为本的制度,人的发展贯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这些论述都特别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这就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研究人的发展的规律,又要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规律。由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与冲击是全方位的,既为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综合化的社会,这种综合化的特征也反映在对人才的要求和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进而影响到学科结构的调整、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切人点,这是由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原则、目标和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人的全面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根据一般的理解,人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同步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和人在社会关系方面的丰富发展。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全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项从各方面“解放人”的工作,解放人的才智和创造力,使其真正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大发挥。目前,确立综合化教育的思想已渐成共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被广泛接受。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现有人才的差别,不仅在于专业意识的强弱、专业知识的多寡与专业能力的高低,更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的优劣。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高校进行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它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创造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提出,旨在克服现今教育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既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涉及人的、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方面的基本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力是大学生素质构成中的核心成分,是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

上一篇:浅论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兼论对改进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