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对于风景园生而言,主要专业课程传授的是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知识。每一门课程都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分支,相互的沟通与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课程内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横向联合,将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进行纵向渗透,适当增加部分综合教学,实现各种课程独立知识的相互叠加与融合,这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北京大学,在新实施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通过每学期开设一周的综合Studio作为课程衔接方式,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进行了优化。另外,浙江林学院的园林类专业2010年开始实行专业综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跨课程的联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交叉学科课程
风景园林专业领域的范畴在扩大,解决专业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各院校纷纷开设跨学科的课程,作为对专业知识的有效补充。就知识层面来讲,这些课程往往与园林规划设计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与知识体系,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由于主要专业课程的课时量较大,课外专研交叉学科知识的时间有限,通过选修课完全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聘请其他专业的教师来担任的部分选修课,作为开设在风景园林专业下的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变化。因此,即便是一门独立的跨学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导向,找到与风景园林专业的结合点,向着“园林化”的方向来进行教学,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更综合地思考与处理专业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学科合作
随着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学科领域的研究向着各专业分支在深人发展,高校也正在为培养各个学科与方向的专业人才而努力。但与此同时,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综合,越来越复杂,仅靠单独的某一学科的人才是难以胜任的。现代社会更强调学科联合与知识综合,在深人各专业研究的基础上,将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从局部走向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趋势。
风景园林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涉及、规划、环境、自然、生态、艺术、、、林学等相关知识背景。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在处理专业问题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必然性。近年来,在专业实践项目中,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完成一项任务的现象比较常见。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也必须具备领导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来一起解决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所面临的综合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一起参与完成一个综合作业或实践课题的现象并不常见,教学中的实战机会也很少。
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系统性,离不开各学科的相互联合与紧密协作。风景园林专业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风景园林相关学科的教师与学生深层次的交流,利用各自的专业特长进行教学合作。清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学科不断分化的当今社会,以培养具有专业综合能力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跨专业共同合作的机会。如:IFLA大学生设计竞赛,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协同相关学科的学生共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提供了实践平台,有效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融合。
另外,风景园林专业在不同院校的特色背景优势,对形成专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科的交流包括校内各专业的结合,如开设在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建筑专业与园林专业学生进行部分联合教学,也包括与校外各专业在教学上的联合与协作,共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人居环境间题。
(三)促进院校联合
目前,部分风景园林专业院校与国外相关专业的高校有着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聘请外教讲授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以及短期的联合设计等多种合作模式,这对专业教学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与促进。但是,国内高校间此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却并不常见,主要的教学交流也是以专题讲座为主。与国外高校的联合教学相比,无论是从经费方面,还是从文化、等其他方面考虑,国内高校的联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2007年,国内6所高校的建筑专业进行了联合,对国内建筑专业的联合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也对国内尝试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联合教学提供了借鉴。
不同背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相互交流,不仅能够发挥各自的特色、展示各自的优势,更能发现各自的不足,对相同问题产生不同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途径,并在差异中达到共同的提升。高校间的联合教学,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