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论从性别视角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11-15 01:0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论从性别视角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思想 性别教育 教育理念

    关键词:思想 性别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 创新

    论文摘要: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也存在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正视性别差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教育有机结合,要以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先进性别为引导,创新教育理念。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运用性别视角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观、婚恋观、素质和法制教育等五个方面创新教学内容。

    在社会转型和条件下,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引起多方关注。由于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有着与男生不同的特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也存在个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正视性别差异,重视对性别差异规律的研究,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教育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创新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性别教育有机结合

    1..当前女大学生思想现状

    目前,女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由于的、社会的原因以及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女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与男生不同的矛盾和特点。“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传统的性别角色和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消解了她们对远大人生目标的追求,如有些女生的理想和信仰有淡化的倾向,学业、事业目标模糊,成才意识不强,欠缺勤奋拼搏意识;有些女生道德意识弱化,缺乏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有些女生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陷入迷惘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女大学生个体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在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女性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别意识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性别偏见成为当代女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远大人生目标的巨大阻力。克服传统性别偏见的影响,是当前切实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迫切需要。

    2.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高素质女性人才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在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进行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要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性别意识、男女平等观念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纳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体系。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作,而且应吸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等先进的思想成果。

    为此,笔者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性别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先进性别文化的正确引导,教育女大学生形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女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为主线,在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为根本内容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既符合对大学生的总体培养要求,又能贴近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和思想实际,是创新女大字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利的突破口。它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从性别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重新认识自我,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个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它有利于引导女大学生增强“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性别观念,勇敢地冲破传统的束缚,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具备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它有利于科学认识两性在智力、性格发展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女性成才的潜能和优势,从深层次解决女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女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人生道路进行全方位、深远的指导。

    3.以“四自”精神和女性主体意识教育为着力点

    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对女大学生来说,远大的理想信念、满腔的报国之志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必须建立在“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基础之上。

    “四自”精神是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应将“四自”教育作为着力点,进行现代女性品格的构建,强化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使她们能够重新发现自我,认识唯有自尊,才能承认自我价值,并为实现自我价值树立理想,力争成才;唯有自信,才能敢于竞争,不懈奋斗;唯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有效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唯有自强,才能奋发有为,将理想变为现实图。教育学生懂得自卑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靠真才实学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激发她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女性主体意识则是女大学生直面人生和社会的内在动力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女大学生必须直面女性将要面对的困难和阻力,树立主体意识。教育学生理解,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女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培养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克服依赖性和盲从性,增强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敢于参与竞争,勇于承担自己,充分尊重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教育,从性别的视角解读了女性的人生追求和对人生的态度,从女性的立场诊释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内容,可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性别教育的结合,为把女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四自”精神的“四有”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女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

    当前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女大学生思想状态呈现复杂多元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人学生,及时了解她们的需求、兴趣、爱好等。只有解决和满足女大学生的各方面需求,才能使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上一篇:浅谈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