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观念保障体系(2)

2016-07-22 01:12
导读:三、构建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思想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者要构建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 校园 质量 地方高校管理者,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教学质


  三、构建地方高校教学质量思想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者要构建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校园质量
  地方高校管理者,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者。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校领导在教学质量观上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当用家的远见和家的睿智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需求和质量规格,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质量文化。质量文化主要包括理论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
  所谓理论文化,就是学校把研究科学的质量观、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变化、未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趋势、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等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大计的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并常态化。因此,地方高校的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如政策研究室、高教研究所等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毫无疑问,地方高校要强化这些研究机构的校本研究职能,成为校领导质量管理的思想库,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评价其工作绩效的标准不是论文与专著的数量和层次,而是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此外,各院系、各专业、各教研室(研究室)等也应当积极研究本学科、本专业、本课程的科学质量观。全校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观研究体系,上下互动,上下贯通。
  所谓制度文化,就是将基于校本研究的质量转化为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由隐形的理论形态向显性的管理行为形态转化。这些制度包括学校的所有管理制度,诸如学校规划设计、机构设置、干部考核、培养计划、学籍管理、科研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等。衡量这些制度的标准应当符合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渗透校本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
  所谓管理文化,就是学校各个层面的管理者,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物质形态。管理者是否以“诊断者”“研究者”“协商者”的身份与被管理者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从物质形态来讲,校园、教学设备、实践实验环境能否满足教师教学和研究的需要,等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不断提升地方高校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以适应教学质量观的需求
  我国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量保障体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教师是实现这些目标和转型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师培养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的起草当中。可以预见,针对高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问题也会摆在重要位置。
  目前,高校教师,特别是地方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适应现代人才质量观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学科本位严重,衡量教师水平的高低,其标准往往是学科知识、科研水平、学历高低等,其背后的影子主要是学科知识水平;二是教学方法滞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课堂控制与引导放任自流;三是缺乏专业实践背景;四是由于经费限制,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少;五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侧重学历提高,而忽略教学理念与水平的提升。因此,地方高校教师的培训提高应当围绕“专业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其适应性。其中,教育教学能力的重点是“知识的学改造”、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及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适应。
  (三)不断提高教学督导的素质和优化教学督导队伍
  教学督导是落实校本教学质量观的主要监控者和信息反馈者。因此,教学督导的水平、质量管理理念、平等的角色意识、对“督导”的正确理解,决定着督导的水平和效益。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目前,地方高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化。教学督导一般隶属于学校教务处或院系,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履行职能,并且大多数督导本身曾经担任过一定的行政职务,他们的身份、履职方式、督导结论等都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实质上扮演了一种“监工”甚至“教师间谍”的角色,“导”的意识和功能无法体现,非常容易和教师产生对立。二是高龄化。大多数督导的年龄接近退休或者本身就是退休后返聘,理念相对滞后、精力不足、创新意识差,完全凭自己的经验实现监督。三是静态化。教学督导都有任期,在任期内角色相对固定,淘汰机制欠缺。
  因此,教学督导的选拔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教学督导的教学质量观念也必须更新。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督导应当从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因为他们是教学一线的主力,对中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能力水平最为了解,和中青年教师有许多心理上的共融性和亲和力,也易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第二,注重督导的持续性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培训与提升,以“研究者”“诊断者”的身份教师教学。第三,确立督导效果评价机制,由教师评价督导的水平与质量。
  总之,要提高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确立系统的保障体系,这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灵魂和方向。所以,人的问题、人的思想和观念问题是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和瓶颈问题。

上一篇:关于以国家建设需要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