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2)

2017-08-27 01:06
导读:4、兼职教师存在弊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务课和实训课中聘请兼职教师,他们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授课生动,很受学生欢迎。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自

4、兼职教师存在弊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务课和实训课中聘请兼职教师,他们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授课生动,很受学生欢迎。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自身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弥补了教育教学方法的缺憾,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兼职教师有很多的弊端:(1)兼职教师不稳定,在时间上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尤其是教学时间长的课程;(2)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适应时间长,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3)缺乏对兼职教师的考核,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的聘任上把关力度不够,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指导。学校领导班子必须统一认识,树立新的用人观念,本着“不唯我用,但为我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对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做出整体规划,并督促实施。在指导“双师型”师资规划和培训时,贯彻“能力本位”原则。即以高职教师的职业分析能力为前提,一方面对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关的职业、行业能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结合高职学生实际,对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能力进行分析。据此制定具体的、明确化的能力标准,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

2、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如果教师处于缺乏技能的状况,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和考核。具体方式有:(1)定期派专职教师深入工矿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到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2)与企业结合,进行“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工作。把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使专业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成为“双师”。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两种证书,才能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职学生。(4)参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对教学科研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院校都在不断进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造和充实更新,有些甚至是大规模的。教师参加建设,既可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3、加强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在聘任兼职教师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组织专家对兼职教师进行面试、试讲、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的考核,并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严格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严把关、重考核。二是要建立外聘教师信息网,扩大外聘教师的选择范围,择优录用。三是外聘教师一旦上岗任教,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磨合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型”教师在评选先进、晋升职称、课时酬金、学习进修、参加实践锻炼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同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高职教育,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动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共3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程呼唤新师德--让 爱 与 美 同 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