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1)

2017-08-27 06:3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当前教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种倾向(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我

[摘要]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我国的教育研究必须做出重大调整,更新研究思路,纠正研究中基础主义倾向、技术理性倾向、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等偏差,转变研究立场。我国的教育研究应该坚持回归生活世界,展示生活世界的完整面貌;把自然科学研究方式与人文主义研究方式融合起来;从理论理性转向实践理性,走向反思性实践;反思和批判自外向内的、单向的、外来的理论,坚持本土原创性。

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呈现一种纷繁复杂的现象,其中不乏高水平的研究,但总体上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其中,几个突出的倾向性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并给予解决。

1.基础主义倾向

一些研究者尤其是大学研究者坐在书斋里,钻到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中去寻找理论根据,试图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追求 “规律性”的研究成果。这种研究人为地造成教育领域的两个世界----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世界与教育实践者的世界。教育实践者处在旁听的“边缘”状态,他们的需要、感受在研究者的视野之外;研究的过程成了一个思辨的过程,教育研究成了抽象的空谈,研究结果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逻辑。抽象理论代替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生活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了理论的佐证,成了一般理论的个别表征。这种研究常常是研究者个人在独自,把自己的思辨结果说给自己听,或者说给自己的学术圈内人士听,研究者只对教育活动提出一些应然要求,发出一些诸如“应该”之类的指令,对教育实践难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这种研究立场越来越受到批判和否定。

这种研究倾向是一种基础主义的研究倾向。所谓基础主义,意指这样一种信念:存在着或必须存在着某种我们在确定理性、知识、真理、实在、善和正义的性质时能够最终诉诸的永恒的、非历史的基础或框架。 ①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 “现象世界”背后去寻找一个完美的“本质世界”,并用它来理解现存的一切;它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是对超越现实的“基础”、“本质”的寻求,它总是试图把现实存在还原到“基础”,然后从中推演出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存在,以为找到了“基础”,就能彻底解释和说明各种教育现象;它不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而是把“基础”理解为“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这些研究者假设在教育里也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基础,那就是教育真理、本质和规律的王国,这些基础构成了批判现实、建构现实的基本逻辑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教育研究就是要用一种 “纯粹客观、中立的方法”去发现这种基础,建构一个理论王国。也就是说,这种倾向所真正重视的是“基础”,而不是对现实的发展进程的把握,它必然忽视此时此地具体的教育状况,也不会对人们当下关心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

2.技术理性倾向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也取得了独宠的地位。自然科学研究以反映、揭示或把握对象本质和客观规律为研究的目的,以观察、实验、数据分析作为方法,以外在的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以描述客观事实及其因果关系为研究结果。这种把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看做研究的唯一有效的范式的理论或观点就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研究倾向,导致一些教育研究者把自然科学范式奉为圭臬。

在现代社会里,无处不在的技术理性控制着人类的活动,技术理性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技术理性”是在一种“研究----开发----传播”的模式中进行运作的。这一模式遵循三个基本的假设:实际的问题可以有通用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是可以在实际情景之外的地方找到的;这些解决办法可以由出版物、训练或行政命令等途径转换成实践者的行动。

教育理论工作者站在教育实际情景之外开展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教育本质或规律,致力于抽取一般化原理,构建系统化、概括化与普适化的理论体系,探讨任何课堂都通用的一般性技术原理,开发具体的程序和技术。这种专业原理是理论专家发明、发现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是经过验证而能被应用于实践之中。然后由研究者传播其研究成果,用这些法则、原理、程序指导教师的行为。理论工作者 (旁观者)成为“中心”,并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而实践工作者站在理论的“边缘”,成了别人研究的对象,他们的任务是对别人的理论进行移植、复制和搬用,并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各个教室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形成一种“生产一消费”的单向传递关系。教师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工人,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规定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是手段一目的的中介人。

3.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当前,教育界有一些人所用的概念、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大都来自西方,把许多精力放在对西方教育学理论的介绍和评价上。他们认为,中国教育研究应向西方教育学 “看齐”,要和它们“接轨”。他们放弃了与西方学术界进行平等对话的意愿,丧失了对西方教育学的学术批判立场。

西化的研究倾向得到西方中心论的支持。西方教育学者认为,一切科学都是西方的,是西方人对人类的贡献,在西方之外是无所谓科学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是这样。 ② 而一些中国教育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西方中心的观点,认为只有西方教育学才是真正的学问,是中国人学习的典范。这种研究倾向容易忽视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教育理论传统,我国教育学也就因此而丧失自己存在的根据和对我国教育现实的指导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教育研究必须做出重大调整,更新研究思路,转变研究立场。研究立场决定着研究者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的选择,影响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的教育研究应该坚持以下立场。

1.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研究应奠基于教育生活世界。活生生的真实生活世界是相当复杂的,其意义是多维的。深入多维的生活世界,揭示生活世界的基本性质和内在关系,寻求生活多方面的价值,展示生活世界的完整面貌,使教育理论呈现多元丰富的色彩,应视为教育研究的出发点。

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所要凸显的并不是科学领域遵循的理论逻辑,不是发现自然科学般的规律,而是生活世界特有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表现的是一种由事实到事实的关系,而实践逻辑表现的则是一种由事实到意义的关系。在此,需要有一个研究立场的根本转换,冲破单一的理论逻辑世界及其统治,把视角伸向广泛的生活领域。生活领域是一个事实与意义相互作用、自然交融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人们并非是以一种理论的态度看待世界和生活的;人们每日每时都在通过自己的实践从 “是”向“应是”过渡,从事实到意义转化。在这一转化中,正是人的价值追求、情感体验、终极关怀才架起了“是”与“应是”之间的桥梁。可见,生活世界遵循着独特的实践逻辑,体现着与理论世界不同的“合理性”,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研究展示的即是生活世界的这种独特的实践逻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小学角色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开发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