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评价,促教师进步,促学生发展(1)(3)
2017-08-29 05:05
导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好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好学生,哪些学生是中等学生或差学生,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一个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有一天竟然在课堂上做了作业,尽管他的作业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我还是非常认真地表扬了他。
学生“行”与“不行”,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年龄小,有时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稍遇挫折与失败,就会产生自悲心理,认为自己不行。而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不行”中发现“行”,帮助孩子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最行、最值得骄傲和与众不同的长处。而发现学生长处的前提是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
孩子是敏感的,但又常常说不清自己。他们对自己是“行”还是“不行”的判断,往往不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而是通过老师或父母的评价而确立。因此,老师正确地评价孩子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孩子朝什么方向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只有当它能看到少年孩子的优点比缺点、坏处多十倍、百倍的时候,它才能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正确评价学生是老师的天职。 只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不一般的优点;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孩子;就会在孩子的心中荡起一股一股激流。
(二)扩充评价角度,家庭、同学等多元评价的参与,使得教师更为关注学 生的发展,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同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春天”主题综合探究课考察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我们制定了《学生活动自我评价表》、《学生
活动总结评价家长调查表》、《八大处公园“活动评量细则”》、《学生评价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审视这次活动的效应,同时以考察小组的形式召开了总结汇报会。
一位家长在活动后的总结中这样写到:伴着春雨孩子们迸发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春天这么美,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就好了,长大了我要当个科学家,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春天”、“蚯蚓断身能复活,人要是这样该多好呀!”、“我希望每个小孩的头上也能开出鲜花”、“我要是蝴蝶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天天看世上最美的花了”。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美妙的遐想,我知道,那一定是春天带给他们的灵感!还从“独特的思维方式;懂得把各个独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执着的求知态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写出了详实的活动总结,对我们的课题工作给与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工作中我们也尽可能多的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了学生个案追踪
日记和学生自我成长档案袋,及时收集学生阶段性发展变化的有关资料;我们通过《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绘制《认识自我图》进行自评。
在实践中,我觉得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要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在评价中,我对于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注意给与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些新型教育理念的运用,成为有效地组织利用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方位发展潜力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