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新型评价,促教师进步,促学生发展(1)(3)

2017-08-29 05:05
导读: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好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好学生,哪些学生是中等学生或差学生,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比如,一个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有一天竟然在课堂上做了作业,尽管他的作业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我还是非常认真地表扬了他。
  学生“行”与“不行”,老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孩子年龄小,有时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稍遇挫折与失败,就会产生自悲心理,认为自己不行。而老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从“不行”中发现“行”,帮助孩子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最行、最值得骄傲和与众不同的长处。而发现学生长处的前提是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
  孩子是敏感的,但又常常说不清自己。他们对自己是“行”还是“不行”的判断,往往不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而是通过老师或父母的评价而确立。因此,老师正确地评价孩子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它将决定孩子朝什么方向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只有当它能看到少年孩子的优点比缺点、坏处多十倍、百倍的时候,它才能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正确评价学生是老师的天职。 只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不一般的优点;用赞赏的口吻评价孩子;就会在孩子的心中荡起一股一股激流。
  (二)扩充评价角度,家庭、同学等多元评价的参与,使得教师更为关注学    生的发展,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同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春天”主题综合探究课考察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我们制定了《学生活动自我评价表》、《学生活动总结评价家长调查表》、《八大处公园“活动评量细则”》、《学生评价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审视这次活动的效应,同时以考察小组的形式召开了总结汇报会。
  一位家长在活动后的总结中这样写到:伴着春雨孩子们迸发出了许多奇思妙想:“春天这么美,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就好了,长大了我要当个科学家,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春天”、“蚯蚓断身能复活,人要是这样该多好呀!”、“我希望每个小孩的头上也能开出鲜花”、“我要是蝴蝶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天天看世上最美的花了”。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美妙的遐想,我知道,那一定是春天带给他们的灵感!还从“独特的思维方式;懂得把各个独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执着的求知态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写出了详实的活动总结,对我们的课题工作给与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工作中我们也尽可能多的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了学生个案追踪日记和学生自我成长档案袋,及时收集学生阶段性发展变化的有关资料;我们通过《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请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绘制《认识自我图》进行自评。
  在实践中,我觉得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要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在评价中,我对于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注意给与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些新型教育理念的运用,成为有效地组织利用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方位发展潜力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让学生的主体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张扬(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