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1)(2)
2017-08-31 03:05
导读:3.现实依据。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东西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
3.现实依据。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东西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其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背负沉重包袱的人,其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其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学科教育义,唯利是图的人、其人格已歪曲。这种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教育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三、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与框架
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是历代美学家研究的课题与创作对象。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美的基本要素,协调感和韵律感是人体动作美的基本要素。人体动作美与人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高度的形体动作美往往是在高速度、高难度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素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
舞蹈、花样游戏以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像一对孪生兄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因此,在当今美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力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之中,代写
医学论文置体育于美中”;让“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的思路中进行。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内容中施以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使美育融于体育内容中;所谓“置体育于美中”,就是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规律,研究怎样将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到美学高度,以获得最佳效果,让美育溶进体育之中;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让受教育者从生理层次进入功利层次、再升到道德层次,从而升华到美学层次,在体育运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使人格得到美化。
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目标框架如下:第一,明确美育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美,即培养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第二,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体育理论课中应划出1~3课时进行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于教师,体育中的美学知识应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提高教师素质的
培训活动之中。第三,制订体育活动中各项美育指标,组织美育实践以及培训活动。第四,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研究小组进行体育课程中的美育开发,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
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参考文献]
[1] 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 韩进这.教育心理学纲题[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 扬安仑.美学研究与应用[ 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