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网络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方式方法、手段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对于网络所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网络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
第一,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大学生) 的消极影响。
(一)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的先进技术,极力向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而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值成长期,可塑性强,很容易受网上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潮影响。
(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挑战。许多大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而患上网络综合症。症状包括抑郁、失眠、精力难以集中、精神分裂等,科学家发现这些症状与吸烟、酗酒甚至是吸毒等其他上瘾行为导致的症状有惊人的相似。
第二,网络使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网络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教育环境,使得在传统教育中独享的教师权威受到了挑战,教师将不得不和网络分享权威的境地。在网络环境里,教师和学生处于接受信息的同一层次,甚至处于下风。毫无疑问,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超链性和开放性进行学习,知识传播更为具体生动,其信息量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时效性也是传统教育无法相比的,学生乐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挑战。故此,教师应该学会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不能光停留在书本表面。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三, 网络社会的无序性给思想教育管理带来困难。
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制造的,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有“上层建筑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开发者构建了现代的网络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并且,由于“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所以,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网络社会的无序性带来的是黑色信息蔓延,黄毒泛滥,学生网上不道德行为的涌现。这无疑给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3]
三、结语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既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强对高校网络的监控,因势利导,规避风险,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才能够反省和探索出良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 万美容思想政治与教育原理新编[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 张尧学 网络对传统大学模式的冲击[J ] 中国高等教育 2000
[3] 张文杰 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 ] 高校道德建设 1998 (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