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讨论
3.1腰椎滑脱的CT特征
(1)腰椎峡部不连的直接CT现象:椎弓崩裂在解剖上呈斜行、水平或略向前凸的弧形裂隙[2]。狭部骨质断端处CT上表现为裂隙状低密度影(图4),边缘不整,断端可有骨痂或者骨赘形成,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棱形膨大。峡部裂多发生在L5(80%)及L4(20%),本组L4占48%,L5占40%;发生于L3少见,本组2例,占12%。裂隙宽度不等,约2~8mm。CT扫描的层厚及角度直接影响裂隙显示的宽度,扫描层面薄、扫描层面与裂隙垂直,CT显示峡部裂隙的宽度与实际相符,反之,裂隙宽度较实际宽度宽。(2)腰椎峡部不连的间接CT征象:峡部不连处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赘形成,使椎管横径变小,椎间孔及侧隐窝变窄。(3)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导致椎间盘破裂和突出。椎间盘突出具有明显方向性,即在滑脱椎体层面椎间盘向椎体后方突出(图4),而在下方椎体层面则向椎体前方突出(脊膜囊无受压变形),椎间盘后缘至椎管的距离并不短于相邻椎体的椎管前后径,这与真正的椎间盘膨突出有根本性区别[3]。(4)真性脊柱滑脱与假性脊柱滑脱的鉴别[4]:CT诊断脊柱滑脱并不难,但CT检查不仅仅在有无滑脱的诊断上,还需明确是真性滑脱还是假性滑脱,如在整个峡部扫描层面中出现峡部裂征象,即为真性滑脱,若无峡部不连,仅表现为小关节骨质增生、失稳等改变时,则为假性滑脱。椎间盘层面上显示的低密度裂隙为椎间小关节裂隙,椎弓根下缘层面显示的低密度裂隙为峡部不连。
3.2 峡部不连CT扫描技术的改进
如按常规椎弓根下缘与椎间隙平行的扫描方法,该扫描层面与峡部不连不垂直,得到的图像不能真实反应峡部不连形态,有时因为层面图像包括了椎小关节,易将小关节面误为峡部不连,特别是峡部不连的“双关节”征与小关节存在鉴别诊断问题。为了克服常规扫描技术的不足,在扫描时,定位线应尽量与峡部不连垂直或与峡部平行。扫描架头向头侧倾斜一定的角度,以12°~20°为宜,目的是使扫描层面与峡部不连隙垂直。同时,CT检查前,必须X线平片摄正侧和左右斜位片。
【参考文献】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