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1)

2017-09-05 03:3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从当代文化哲学的视角阐明,

[摘要]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并从当代文化哲学的视角阐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价值的整合"和"课程研制的整合"等四条基本原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课题,第一层面的第一类课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创新课程?其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它的教育技术专家们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立场上所特别关注的问题,追求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第一层面的第二类课题是,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其实质是信息技术课程化,它是课程专家们站在课程变迁创新立场上所格外重视的问题,追求的是"课题一信息技术"的单向整合,第二层面的课题则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言归于好程互动在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它是人们立足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同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上所深入探究的问题,追求的是以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

实际上和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既包涵了"信息技术--"课程"和"课程"--"信息技术"的两种单向整合,双追求一种深化和提高,教育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已经分别就"信息文化--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讨,分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挖掘,探讨和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课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面对这一课题,人们需要首先在更深的层次上探明两个基本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哪些基本原理?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当代文化哲学的视角,对这两个基本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触及实质的前提,是确定实质的所在。所以这里需要顺序探讨两个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存在"或"表现"在哪里以及有哪些"表现"?在信息文化背景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究竟是什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定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定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教育情境中一种具体的活动,必然有来自历史的,社会的个的各现实的规定性。

1、来自历史的规定性。

据考察,课程整合起始于19世纪赫尔巴特提出的"统觉心理学的整合原理"他的追随者将其发扬光大,"倡导环绕着"'文化阶段'(culturalepochs),以联系分立的科目,使学校教育的顺序与文明发展的顺序相符号,"①这样的起源,历史地规定了课程整合的意义和含义至少包含三方面,一是针对课程分科的割裂问题,学校里的课程分科把内容割裂开了,使学生学到的是知识碎片,而在校外的生活世界里,这些学科的内容几乎看不到它们是各自割裂的,在学校里需要通过课程整合把它们联络起来,二是立足于心理学的成果,从那时到现在,课程整合的心理学基础,经历了统觉心理学,期宾塞的心理整合论,格式塔心理学的人格整合论,结构主义的学科基本结构整合论,以及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等,三是浸透着文化哲学追人与文化"整合的时代精神。发展变化中的课程整合的特殊哲学思维方式,包含了从开始时的文化复演说,到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再到人本主义,再到人本主义,直至当代的文化哲学等等。

2、来自社会的规定位,课程整合诞生于****社会民主社会的过渡期,打着民主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深刻烙印,当赫尔巴行提出课程"整合"时,正是德国致力于通过中央政治集权建立和巩固民族国家之际,他的弟子们按照****社会的强权限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历史、文学和宗教为中心的"学科整合法"。②但是这样的思想传入美国后,却与当时美国民主社会的理想与实践格格不入,以杜威为旗手的进步教育运动,便坚决地否定了它浓厚的保守性,否定了它从科目出发,以历史,文学和宗教为中心的取向,站在民主社地与儿童一长相平衡的立场上,建构起了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形态,形成儿童社会活动的中心整合论"③。

课程整合已经在我国酝酿了很长的时期,但是真正兴起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民主化已经从理想,政策层面开始转化为实践,并不断深入和扩展,在民主化进程中,文化价值观正在实现着从已有一元化劳动价值观,转换为涵括了劳动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价值观"价值的根本标准不再是惟一的"劳动"了。而是自然,社会和人的"多元化"的"发展",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去"劳动本位,同时也超越了"能力本位"和"社会本位",正在走向"发展本位"④。

3、来自人的规定性。

文化哲学的精神,引领着课程整合走向对人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此岸"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一部文明史竟然隐匿着个人发展片面化的惊人事实,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机器大工业的分工深入到生产过程内部,导致了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分离"和"对立",使个人沦落为"片面畸形的人。"⑤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与文化分离,个人的体力发展与精神发展分离,个人的体力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分离,个人的认知、情感与意动的发展相互分离,到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剧信息资源的抢夺与垄断"加剧着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对立,信息的数学化和网络化导致了交叉性的"文化环境的'污染'",信息虚拟空间成为人与人的中介导致了"人与社会严重疏离",而信息技术替代人的体力劳动则进上步加剧着"个人发展的畸形化",这反映到学校课程上,就表现为分科课程占统治地位,教育技术现代化设备孤立建设,信息技术独立设课。

4、来自现实研究的规定性。

几年来人们对信息与课程整合实质的探讨和阐释,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认识成果并对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来自现实研究的规定性,已有认识揭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至少七方面的含义⑥:一是根本改变传统整数的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二是建构新的信息化教育或课程理念;三是旨在解决分科导致的课程割裂和分离的问题,四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五是突出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六是建构新的教学方式,七是试图进行全面的和描述性的阐释。这些成果,都具有创意,为我们深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涵义

在文化哲学看来.课程是一种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课程改革实际上是课程文化的变迁和创新。信息技术迅速崛起和普遍应用。正在导致从工业文比向信息文化的转换。这反映到教育领域来,就集中表现为信息化课程文化的建构。在这一背景中加以观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使命,无疑就是建构新型的信息化课程文化。

文化哲学有两个基本的教育和课程理念:一是以人的学习为本,亦即教育和课程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学习而不是别的什么;二是实现人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同一,亦即消除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割裂与对立,使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文化生活整合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让人的学习过程成为和谐、自由和幸福的发展过程。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或开发)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具有信息化、学习比、民主化和文化等基本内涵。

1.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其信息化含义有:(1)整合以一定的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这些基础渗透着信息化的理念和特征;(2)整合关涉着作为课程系统要素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及其结构方式,它们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和媒介的;(3)整合不仅贯穿在规划、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课程研制过程中,而且包含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经验、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一体化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再概念化"及其实践形态的生成;(4)整合的课程与教学材料是以多攫体以及网络为主要载体的.

2、学习比。

学习化意味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建悔一种"以人的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样式。这一新样式.以人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代同时重"学"的转换.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新方式为核心,并辅之以为其服务的教师教授新方式、教育内容呈现新方式、学习经验组织新方式,以及师生教学互动新方式,进而形成有机整体。

3.民主化.

信息技术将知识经验信息化,使知识经验打破少数人的"垄断",获得广泛的共享,从而使社会的平等和民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所以这里的民主化至少包括"民主素养"的培养和"民主社会"的建设两个层面。在学校里,信息技术通过在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上创新出民主化课程,其中包含着民主价值观,并创设平等、民主的信息文化环境和营造多元文比背景,师生在这种文化环境和背景中展开课程,协商讨论和合作学习.共享学习结果,使学生成长为民主素养"的公民。这样的公民走出学校和进入社会后,通过各种途径,将民主文化加以传播和创新,从而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网络与综合性学习的整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