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江泽民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

2017-09-05 06:1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江泽民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素质教育、科教兴国、以及教育同经济社会的紧密结

摘 要:素质教育、科教兴国、以及教育同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分析了它们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它们都是对时代要求的回应。
关键词:素质教育 科教兴国 邓小平 江泽民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教育。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在教育目标方面,继承了邓小平“四有”新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方面,继承了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在教育改革方面,继承了邓小平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同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
一、从培养“四有”新人到培养高素质的人
“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是邓小平根据自己长期的工作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四有”新人的覆盖面很广,邓小平认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理想、纪律都要依靠教育,从小培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有文化,有道德。“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文化。教育普及了,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了,发明创造就会多起来。”
相对于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的人才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即学校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而不是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这里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后来党的十六大又加上了健康素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四有”新人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既是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国民的要求。不同的是二者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所针对的主要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的时代背景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相对于十年内乱,这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时代要解放思想,发展经济。与此同时,还要防止自由化思潮的泛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对于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邓小平头脑非常清醒。他说“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教育呢?就是要教育全国人民都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邓小平根据自己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认为人的团结是最重要的,要团结就要凝聚力。在战争时期,很多革命志士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像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一方面要进行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改革要立足于这个实际,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后来,实施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以提高国民素质;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样界定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中央总揽国内外全局,在新的形势下提出来的。这个形势就是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的焦点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而国内我们则是人口负担重。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靠什么? 中央的回答是要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中央认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从优先发展教育到科教兴国
优先发展教育是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目前已成为全党的共识。然而从它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却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科教兴国是江泽民于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的。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科教兴国战略被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先发展教育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了一定程度后,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中,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们的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改革的过程充满了各种新的矛盾和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大背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教兴国意味着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这20年里,前十年是打基础阶段,后十年是高速发展阶段。80年代初,经济进一步发展,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要,邓小平认为,从长远来说,我国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经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1979年,邓小平曾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对于现代化,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实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也就是“小康”之家。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针对教育优先地位不落实的问题,又一次提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不仅自己重视教育的作用,而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高度重视教育。他多次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并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所以邓小平强调:“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江泽民认为科教兴国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落实。“有的领导干部口头上科教兴国喊得很响,但迟迟不见落实、不见行动。这些都是不符合党的要求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优先发展教育到科教兴国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重视,也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创新及其引领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高度重视和依赖。在20世纪末中央已经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如果说过去国际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主要表现为直接争夺工业化必需的资源和商品、资本输出的市场,那么,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重视教育的创新作用就要强调高等教育。因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特别是知识、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传递知识、创造知识的高等教育,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如果我们在中小学给学生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掌握较多的是知识,那么这样扎实的基础教育,本身就包含着天生的弱点。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教育学(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