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如果将路人脱衣服视为让教师改变教学行为,那么“北风”相当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南风则相当于校园中的文化。
这就是“规章制度”与“文化”在行为改变中的区别,如同南风呈现的温度一样,文化呈现的也是一种温度,一种能够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温度,那么学校如何去建设这种对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呢?
首先制定原则性的规章制度。如果文化是一个可感受的空间,那么这些原则性的规章制度则是支撑这个空间的支柱。为什么只强调原则性呢?假设将每一项规定视为一根柱子,那么一个空间内的支柱显然不能太多,支柱太多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透不过气。那么什么样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呢?毫无疑问,学生发展最基本的需求应该被视为原则性的,比如教师按时进课堂,这是必需的,原则性的。
其次选取具有指导性的经典案例。一个学校在相当长的办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会口耳相传一些本校的案例,老教师们将这些案例娓娓道来,其中传递的信息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学校内的案例,或者组织教师成为某些经典案例的亲历者。积极的案例对教师们具有引领作用,消极的案例则对教师们具有警醒作用。因此,学校在向新教师们提要求的时候,尽量少用枯燥的规定,多陈述一些发生于学校的或者教师们经历过的案例,以此让新教师们体会,做一些自我改变。
再次,学校须有传统活动。活动是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有效方式,正如一个民族的特色往往以该民族的传统节日来彰显一样,学校的文化也需要传统活动来传承与弘扬。
一个学校的传统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活动的选择体现着办学者们的理念,当该活动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得以持续,也意味着其中蕴含的理念得以继续,久而久之,这种理念便成为一种文化。比如学校将集体舞比赛确定为庆六一的传统项目,每年学生在六一节都要跳起最好最美的集体舞,一个都不落下。有一个班有位残疾学生,于是这个班每年的集体舞都在队形变换中设计一个中心,可能是花蕊,可能是圆心,这位残疾学生就坐在中心(参见《班主任之友》杂志)……这种传统活动体现的文化意味是如此的深远隽永。
此外,学校还可以千方百计地从审美的角度,用一些物质的东西,将校园文化物化外显,使教师强烈感受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在这些感受的渲染下成为实践者,那么,新课程的理念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自然进入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了。
三、从外铄型的业务发展向内需型的业务发展转变
相当长时间来,对新课程的接受,教师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状态。或者说,教师的业务发展更多依赖于学校的要求,比如会制作课件、会使用多媒体、会做课题、会上研究课等等。在业务进修中,教师作为被动学习者,效果往往不佳。可以肯定,教师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他们的业务提升始终是迟缓和困难的。
如果如前所述,学校管理以人格欣赏为特色,以校园文化作为行为的影响力量,这样教师必然在师德修养上表现出色,会表现得更为自尊,对自己的发展会自发地提出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的业务发展会呈现由以外铄为特征向以内需为特征的转变。
学校需制定一些相关的激励机制,让教师较快地完成这种转变,比如制定《学校教师业务进修办法》,让愿意自主学习的教师感到高兴,让不肯学习的教师感到失落,这样,教师的业务成长会变得十分迅速。
新课程的实施困难之一是教师的业务能力,当教师愿意去学习,并把学习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时,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新课程、新理念的落实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