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教育家(1)网
2017-09-11 03:1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慎言教育家(1)网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教育家作为对教育本质有深刻体悟、对教育信念有执着
[摘要]教育家作为对教育本质有深刻体悟、对教育信念有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卓有建树的教育及文化大师,是教育精神和品格的活的标本和示范。在教育家的称号中聚集了社会对纯洁、高尚、正义、良知、文明等美德和理性的期待和寄托,对其指称应该谨慎而恰当,切莫误用和滥用,以维护教育家称号必须的纯洁性和珍贵性。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官员;教育品格
近些年来,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所张扬的强烈的功利意识和欲望,使“白衣天使”、“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传统美德承载者身上的高洁色彩顿减,只有科学家、教育家等极少数称号尚能保持未被世俗风气污染的纯洁和高贵。这些称号内涵的纯洁和高贵,与我国极少数的未被污染的自然资源一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极其稀缺的文化资源。珍惜和维护这些稀缺的纯洁和高贵称号,把它授予或留给那些名副其实的、真正有资格得到的仁人志士,是我们社会应有的品格和责任。然而,在目前的一些报刊文章中,教育家称号也有被滥用的迹象。比如:在2006年3月23 的《南方周末》上,就有标题为“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家”的文章。对此,作者疑惑的是,难道教育家还能够被区分为人们是否需要的两个群体吗?如果“我们(社会)不需要”,那还是教育家吗?细究该文背景,才知道该文是对表示“政法大学今年将在全国各省的本科招生中,首次实行按照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表达赞赏之情的,因而欣喜地欢呼“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家”。作者虽然也与文章的作者一样非常赞赏徐显明校长为推动中国的教育公平而作出的努力,也因此而对徐校长和文章作者深怀敬意。但细观该文所依据的材料,则以为标题中所使用的“教育家”称谓过于简单和随意。而存在于这种随意看法后面的对教育规律的漠视态度则更令人忧虑。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笔者的印象中,教育家应该是一个十分崇高的荣誉称谓,它是社会对于那些真实地推动教育文明和进步的人们的最高赞赏和褒奖。在教育家的称号中,凝聚了社会对教育家们真挚的尊敬和信赖。它们不是任何机构可以通过行政权力或话语权力随意封赐或任命的,而是人们基于自己由衷或真挚的尊敬和热爱赠与的,是产生于人们心中的。一个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家,往往集社会责任和良知于一身,他们不但在对教育本质和精神的理解上具有真知灼见,而且在教育的实践上能够开拓创新,树立和引领一代教育风气。在真正的教育家身上,可以说积聚了社会中极其优秀的思想和品质,他们是高尚、文明、理性、学识、正义、爱心、责任感、社会良知等诸多美德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如同科学家是科学成果的创造者、艺术家是艺术成果的创造者一样,教育家是教育成果的主要创造者,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
综观中国
教育史,凡是被尊称为教育家的人,都是德行高洁、视教育精神和品格为生命追求和道德操守的人。他们忠于教育宗旨而不为世俗所囿,秉持教育精神而不为权势所屈,他们是教育精神的体现者和实践者,是教育境界和品格的活的标本和示范。他们虽然学富五车却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并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奠基自己教育思想的基础或条件,作为自己进行教育创造的依据或思想源泉。他们或许曾经向古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外国人学习,但绝不是生搬硬套外国教育理论的“文字贩子”,也不是亦步亦趋的“效颦东施”,而是在学习别人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境界、品格一定是独特的,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是熔铸和凝结了自己的个性品格和理想追求的。他们在教育工作中依据的规则,往往不是来自政府机构的、本质上为行政规则的规则,而是由自己的教育理想、境界、信念内化的“教育法律”。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真知灼见和深刻领悟,很自然地体现于自己的治校方略和工作方式之中。比如:蔡元培“三顾茅庐”礼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聘没有考上北大的梁漱溟为北大教师;陈序经从广州专程恳请陈寅恪到岭南大学任教,并长期对其持弟子礼。他们虽然置身“体制”之中但绝不拿教育原则和自己的教育信念做交易,比如竺可祯主持浙大校政之前向“委员长”提出的“约法三章”(不许干预校政、保证经费充足、任期半年),蔡元培先生关于“我绝不再任这不自由的北大校长”的通电声明。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惜舍弃显赫的名誉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比如陶行知辞去中央大学教务长而办晓庄学校,梁漱溟辞去
北京大学教授而投身乡村(教育)建设运动,胡适多次拒绝“人阁”而终生不党不派、“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不回避危险”,矢志不渝于教育。他们虽然会顺应时势采用一些活动的策略或不得已地屈伸,但他们都不会视策略为目的,为教育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和信仰不会改变,特别是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教育信念和原则。比如陶行知为了晓庄学校的生存甚至向蒋介石“化缘”,张伯龄为了南开的生存不得已接受“中央考试院长”的任命等。总之,教育家是一群甘愿为教育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视教育宗旨和精神为生命的人,是为教育进步不惜舍弃自身利益的人。可以说正是这些真正的教育家们的本色行为,才为我国的大学积聚了丰富而感人的历史和传统,而人们对他们的尊重和敬仰也是极其真诚和发自肺腑的。
中国大学排名 反观时下有些文章中被指称为教育家的人,其依据往往不是基于他们在教育思想创造方面的杰出贡献,或者是在教育业绩方面的卓越建树,而是因为他们是著名大学的校长或位高权重的教育官员。显而易见,这些文章是将教育家与教育官员的概念混淆了,他们以为教育官员与教育家是可以相等的。而只要诉诸简单的教育和文化常识,就可知二者是有区别的:一是教育家作为一种荣誉称号,是人们基于真诚的尊敬和崇尚在自己心中授予的;而教育官员则是一种教育行政职务,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委派或任命的。二是教育家的荣誉是无限的,是可以伴随其终生及世代流传的;而教育官员的任期则是有限的,其权力是会随着职务的卸任而消失的。三是教育家是以教育事业为精神追求和生命寄托的人,他们不仅具有深刻独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还有世人所公认的教育建树。教育家们往往视教育本质和宗旨为自己的精神生命,为此他们可能不惜舍弃自己的名誉和利益。教育官员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角色,对上他们往往是一个执行者,只能贯彻和落实上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而不能有不同于上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对下他们只能传达和布置上级的要求和任务,遵循上级制定的规则来处理各种事务,不能超越有关规定。他们追求的工作目标,往往不是教育本质的实现和教育精神的体现,而是上级领导人或领导机关的满意。他们追求的教育目的,往往不是自己内心自觉认同的教育目的,而是上级规定的教育目的。四是教育家可以因为社会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王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