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形成机制(1)(2)
2017-09-23 02:23
导读:(一)特色体系的构建 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并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系,这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前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中
(一)特色体系的构建
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并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系,这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前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是一个多元体系,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区域特色和院校办学特色。(1)从教育系统来看,职业教育要办出类型特色。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其培养的人才类型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既包括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又包括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既应具有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充分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应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与能力。(2)从区域系统来看,职业教育要办出地区特色。我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所差异,特别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更大。职业教育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支持力度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导致职业教育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地区特色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领域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的力度。(3)从职业教育内部系统来看,职业院校要办出学校自身的个性特色。在由所有职业院校构成的职业教育系统中,每所院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于系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每所院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办出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个性特色。一般而盲,每所院校的个性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特色、师资特色、产学研训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与教材特色、院校管理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等方面。
概而言之,类型特色、区域特色和院校办学特色有机构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系。其中,类型特色是基础与前提,区域特色是核心与关键,院校办学特色是体现与支撑。对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来说,类型特色、区域特色与院校办学特色最终都要统一到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因为这是实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形成过程的选择
科学分析并选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形成过程,这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不是自发形成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它是在继承中国教育与文化传统、发挥职业教育办学优势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发掘、培植、保持和强化而形成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1.发掘与培植阶段。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掘和培植主要针对三种情形而言:一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历史相对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的办学特点和风格,拥有某些方面的办学优势,但尚未形成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暴露出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而这种创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指其特色急需经过深入发掘和进一步培植。二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没有长期积累的办学经验,需要培植办学特色,培养大量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级技能人才;三是在世界经济改革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浪潮中,我国职业培训的滞后与陈旧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与行业对各级各类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从客观上要求中国特色职业培训的完善甚至重新建构。尽管这三种情况迥异,但其特色的发掘与培植过程仍然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首先,需要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认真调查分析三种情势:一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技能技术人才需求的态势,二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与规律,三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次,在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情势的基础上,准确认知职业教育应发掘和培植“中国特色”的主要内容。例如,按照国内甚至国际急需的人才确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各层次各类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需要,甚至直接输至国外以塑造和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
再次,确保发掘尤其是培植“中国特色”应具备的保障系统。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等必要资源及其相关制度建设,包括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运筹机制等。离开这些保障因素,“中国特色”的培植将成为空中楼阁。
2.保持与强化阶段。其一,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随着职业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应该保持业已形成的特色与优势,避免“中国特色”因为国内外环境变化而被削弱。其二,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并强化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防止被“西化”。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生态系统的营造
合理营造由政府、院校、社会、市场、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生态系统,这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得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是一个由政府、院校、企业等生态因子组成的生态系统。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茨森(Cregory—Bateson)曾指出,系统内的行为都是协同进化的。因此,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形成既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宏观引导,又离不开社会公众和企业行业的积极参与,更不能没有各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为促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各生态因子应在遵循职业教育系统演化发展规律、结合其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自身行为和角色定位。政府应更多地在政策制定、信息咨询、制度保障、资金支持上有所作为;企业行业应更加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发展动力;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应更加关注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应从思想观念上更新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更应从实际行动上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和谐而友好的氛围;各职业院校应配合政府、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打造全新的办学模式,真正创造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