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隐含知识看高职教育的开放办学(1)(2)

2017-09-25 06:45
导读:3.开放办学与隐含型知识的获取 所谓开放办学是指高职教育紧跟就业市场变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取长补短,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与信息,为我所
3.开放办学与隐含型知识的获取     所谓开放办学是指高职教育紧跟就业市场变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取长补短,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与信息,为我所用,培养出市场紧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的高职教育院校与专业大多是由传统高校专业转变而来,无论市场意识还是办学所需的各项软硬件环境,都难以满足大量隐含知识学习的需求。这也正是造成上面所分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根本原因。在自身办学条件与资源不足情况下,开放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应该成为高职教育获取隐含知识与信息、办好专业教学的必要途径。     三、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办学的途径分析     1.融入地方企业集群     地方企业集群是当地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中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专业化生产以及大量隐含知识与信息的密切交流成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所在。高职教育应该走出校门,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就业学生回访、与企业座谈、研讨、讲座、进行课题研究等方式溶入企业集群中.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相关企业集群链条中的重要一环⑤。通过大量正式与非正式的密切接触,获取自身所需要的隐含的人才需求信息,指导办学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设置,甚至是教学方法的改进。     2.强化实践性教学,建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专业隐含知识获取的主要平台。可大致分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三种类型。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专业学生初步将所学课本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在自身资源不足情况下,通过与其他院校横向合作,互通有无,实现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校园文化与氛围。企业实习基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与校外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但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真实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氛围,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企业运营管理中隐含的人文因素与专业知识。     相对稳定、产学结合、合作办学以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应是各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⑦实训基地应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技术要求上应该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3.丰富校园文化,提高综合素质     良好的校园文化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其中包含大量高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隐含知识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隐含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情景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开放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传播平台,培育自身特色学术氛围与学习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实践中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定期与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校内与校外专家、企业家结合自己的成功经验与研究领域,生动具体传授专业隐含知识。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或指导学生自己组织校内外专业竞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表达组织能力。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学习小组、专业研讨会、读书会,甚至自办专业报纸等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场所与机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生知识获取的重要来源。只有高职教师自己拥有必要的专业隐含型知识,才有可能作到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帮助学生。“双师型”师资是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其实质就是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过程,实际就是教师获取必要专业隐含型知识的过程。然而,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不够的,在条件允许前提下,教师还应该深入企业一段时间,通过一线的操作实践.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专业隐含型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外派培训形式培养“双师型”师资,也可以通过外聘形式,满足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     5.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作用 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实验室及其仿真模拟实验过程,为高职学生隐含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量隐含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新技术手段在隐含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闭.比较教育研究,2001,(3). ②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属性闭.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11-12. ③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现代哲学[N],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④何亚平.试论科技文化的价值观系统[A],转引自全国“科技文化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编,2000.12-16 ⑤鲍遭苏.中国高职如何走向一流[J]《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4日第3版⑥、⑦建21世纪高职教育新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促进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监控的价值取向(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