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1)(2)

2017-09-29 01:26
导读:“九五”期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中的政府投入从1995年的109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168亿元,但占财政拨款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政府
“九五”期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中的政府投入从1995年的109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168亿元,但占财政拨款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政府财力十分紧张,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地区农业又以单一种植业为主,专业化人才的市场需求冷淡。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不发达,吸纳新的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的能力不强,加之在市场机制下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流向发达地区,使本来就稀缺的人才资源不断流失。由于不同地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吸纳能力不同,一些地区职业学校按自身专业特长和原有模式培养人才,不太关心市场需要什么人才,需要多少,结构和比例如何。由于专业设置不够灵活,没有很好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办出特色,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多,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迫切性不强,也没能有效地带动经济增长。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没有实现良性循环,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危机的根源。
    (四)教育结构中过于学历化的倾向,加之教育管理又常常以学历要求规范各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
    高等学校连续几年大幅度扩招,拉动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也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据一些本科高等学校附设的职业技术学院反映,2001年计划招生与实际招生之间相差很大,报到率只有70%左右。本科压缩型的专科教育模式未能根本改观,高职高专的课程大部分选自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计划是本科的压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总数都低于本科,并没有体现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与特点。如果高职与高专在培养目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培养大专层次的,为一线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是“殊途同归”,何必“另起炉灶”发展高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作为缓解普通高中升学压力的措施,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尚不明显。但是,如果将专科教育看成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将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一个终结性的封闭教育,就会重蹈中等职业教育的覆辙。高职与高专、高职与中专、本科与专科之间的界限定位不够清晰。在就业政策上,以学历为导向,按照学历文凭的高低而非职业技能确定人们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地位,社会鄙视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了我国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体;柬要同时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人才劳动力市场的挑战
    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外移以及我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成体系的加工组装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需要大量熟练技术工人和较高层次的应用型
 技术人员。人世后,我国第三产业如金融行业,专门人才现有数量规模与行业需求总量差距不大,但真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十分缺乏。有专家分析,我国人世后的头五年需要大量外向型人才,以现有的每年几万毕业生的外向型人才培养能力,五年后的人才缺口也相当大。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体系构建方面,传统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四大块教育类型的划分,已经越来越不利于教育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我国职业教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和发展,职业资格、技术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使现有办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三、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与道路选择
    (一)职业教育区域化
    21世纪前半叶,我国肩负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但是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仍然存在。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高层次应用型、工艺型、智能型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职业教育层次的需要高移。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从传统的长学制、封闭式的办学模式转向以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为重点。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西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由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并不充分,非农就业机会缺乏,而且不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必须改变城市化职教“职业教育与岗位对应”的办学模式,使职业教育不是被动地反映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是主动地创造工作岗位,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服务。为了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性,职业教育将在专业设置上更加面向区域发展特点,既要考虑到区域分工中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也要坚持就业无边界的人才自由流动原则。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大区服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将迎来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局面。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办学模式多元化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二、一分流”模式
    这一模式也称综合高中模式,即普通高中学生实行高二后分流,通过添加职业课程或把一部分学生转移到职业学校,接受一年的职业教育,进行升学或就业预备教育,通过单独命题实行对口招生。由于分流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好,考上高职相对容易,从而去除了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屏障。
    2.中学后模式
    即依托职业教育中心,学生未能升学后可接受一年左右时间的职业技术培训,适应我国技术含量不高且相对稳定的第二产业以及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中一些专业培训周期短的特点。
    3.社区模式
    即依托社区,不限年龄、学历、学制并且降低收费标准,举办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
    4.企校联合办学模式
    主要有两类:一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通,如“3+2”或五年一贯制模式,这是中专教育直接与专科教育的对接;二是已有各种学校经过转制改造成为高职学校,如以原有的专科学校为骨干,对其专业结构进行“市场化”调整、“职业化”改造,对职工大学以及其他有关成人高校进行“职业化”改造。
    根据我国劳动部门的调查,随着经济转型,近年来非正规部门就业、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工作、自营就业以及到微型企业就业等各种就业形式发展起来,从而带动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的多元化。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和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既不完全等同于德国的双轨制,也不同于北美体制和法国体制以及拉丁美洲体制,而是在普通中等以及中等后教育中渗透或增加职业教育,并建立地区性的职业教育中心,作为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基地,拓宽各级职业教育的入口和出口,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普职比例合理化
    世界工业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仅仅依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关系还不足以说明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还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层次、科类、专业结构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普职比例的上升或下滑问题,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分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从而确定职业教育合理的规模、形式与专业结构。不强调刚性的普职比例,并不等于不存在比例关系或轻视职业教育地位的重要性。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全世界约30亿劳动人口中,有25%~30%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即使在发达国家,如经合组织也存在公开失业问题,在这些国家按照教育水平统计相对失业率,说明通过增加教育和培训减少失业的观点是成立的。我国显性和隐性失业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岗位类型和技术要求的变化也带来失业人群的增长。社会迫切需要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为转岗就业提供服务。就个体而言,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将大大增加就业竞争能力和机会。但从总体劳动力市场来说,将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增加了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了失业率;二是就业机会在个体间进行了重新分配,对失业率没有构成显著影响。无论哪种可能,职业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四)职教发展终身化
    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化的社会,为人们提供的任何一类或某一阶段的教育只能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职业教育与培训也是如此。我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一些省区现行政策,准许10%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 10%的专科毕业生升人本科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开通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和水平的不断增长,人才结构水平的逐步上移,需要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向下应与中职相衔接,为中职毕业生开通升学渠道,同时还应向上发展,这样才能把我国的职教体系建成一个由初等、中等与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组成的完整的教育与培训系统。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管理体制科学化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消除部门界限,打破职教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的“条块分割”的格局,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部门负责的技工教育和岗位资格认定与培训,以及人事部门负责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统一纳入政府统筹范围,制定教育培训和就业资格准人标准,放开和规范人才劳动力市场。通过政府统筹和市场运作的结合,使资源配置更加集约化,解决规模过小、办学分散、专业规模设置小而全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应进行适当合并重组,建立地区职业教育中心。高等职业教育要依托普通本科院校和各类专科层次学校的转制改造,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办出高职特色。由于国内的、跨国的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日益增长,证书制度作为能力的认证具有了一种特殊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需要产业的发展驱动外,还必须由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即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来推动,只有使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具有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类似的“硬通货”性质,职业教育才能从产业和劳动力市场两方面得到强大驱动。同时,应充分注意到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多方面影响。国外跨国企业向中国谋求最佳利益,要求从业人员和技术岗位实现本土化,国际职业教育和人才管理模式也会渗透到中国。例如将IS09000标准用于教育评估,就是依照国际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教育管理的一种体现。这种模式引入中国,将对现行教育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分类、教育质量和办学标准甚至管理模式在更加开放的领域与国际衔接,教育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此情形下,更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吕育康.职业教育新论[N].中国青年报,2001—10-25.
[3]邓琮琮.我国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2001.
[6]国际劳工局.世界就业报告1998—1999年[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初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