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德、智关系的演变看学校德育途径的选择(1)(2)

2017-09-29 02:13
导读:(2)即使单独设立了道德课,其效果有多大,也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比较大的实验调查有三次:1928—1930年一次,50年代一次,60年代一次。第一次是美国

(2)即使单独设立了道德课,其效果有多大,也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比较大的实验调查有三次:1928—1930年一次,50年代一次,60年代一次。第一次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师哈特宋(Hugh Hart shorne)和梅( Maik,A, May)的研究,指出品德教育和宗教教育课对道德行为没有什么影响,理由是道德品质和良好意志不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道德行为受道德情境的支配;50年代对法兰克大学107名学生的专题研究表明:即使公民课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上,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和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方面,学过与没学过这些课的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差别;60年代美国普杜民意研究指出:单列开设的“美国政府”和“公民”课程不但与民主的制度无关,而且单独开设道德课还可能带来一些负效应,有的教师把德育推诿专门从事道德课教学的教师,而认为自己在德育上没有责任。反对直接德育最著名的是杜威,他说关于道德的知识,正如关于埃及的考古学知识一样,是死知识,并不能影响活动的行为;还有柯尔伯格,始终坚持把发展儿童道德认知思维、道德判断力作为德育目的,大力倡导杜威的发展观。

2.间接道德教育的问题

对直接德育的不满和批评,使得人们去注意另外的德育途径,这就是与直接德育相对应的间接德育,即不开设独立的道德学科,德育通过以社会学科为中心的全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来进行;主张德育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避免直接的灌输;强调知行统一,注意行为习惯的培养。

然而,事实上间接德育的效果并不如人所愿,相反,还常常落空,变成处处都有德育、人人都不管德育;况且间接德育提供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训练也多半是偶然的、支离破碎的,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3.综合道德教育的优势

为克服这一弊端,一些国家开始把二者结合起业,实行综合德育。这种综合有两个层次:一是既开设道德课,又倡导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间接德育,二者取长避短,互为补充;二是方法的综合,间接方法又兼有直接方法的特点,直接方法中加入间接方法的成分。如道德课为避免说教与灌输之嫌,是否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方法,教材的组织是否可以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间接的方法则更要注意自觉性和系统性。

事实上,采取综合的道德教育,是目前各国德智关系调整的产物。当今世界教学论的主流,把教学看作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塑造个性、培养抱负的聚合体。在这个聚合体里,首要的是德育与智育要共同完成上述使命,还要依靠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之间扬长避短的综合,而不能是机械的或是貌合神离的结合。

三、对德育途径选择的几点思考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我们认为,在学校德育途径的选择上,应采用多种渠道并注重各种渠道的相互渗透。

1.学科课程途径

主要靠学科教学来完成。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的主渠道,全体科任教师充分发挥各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德育课的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改革该科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其他各科教学,要寓德育于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要自然贴切,不能生搬硬套。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和积累包容德、才、学、识、能、美于一体的传统美德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时代特征,进行阐发和扬弃,用温、良、俭、让、勤、勇、义、廉、信等传统美德教育感化学生。在正面灌输教育的同时,还应建立价值澄清系统,如进行两难选择,开展课堂讨论时,要给学生思考留有余地,不能下结论,定调子,更不能乱贴标签。

2.活动课程途径

主要依靠社会实践来完成。社会实践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建立和巩固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和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也可开展移情训练、角色扮演,培养劳动情感,积累道德体验。

增加实践磨励的广度和力度,利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成果教育基地和学生军事训练基地,进行广泛持久的教育。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目的在于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能吃苦的意志品质;进行各科教学,目的在于养成正确分析问题和分辨是非真假的习惯,并提高其能力。

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起来,学校争取并赢得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如成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庭联系卡及举办家长接待日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改进教育方法;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依靠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清理文化市场,坚决禁止宣传凶杀、色情、迷信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在社会中流传,净化育人环境,使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隐性课程途径

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接受、理解来完成。德育不同于智育,学生不同于产品,能否做到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是德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隐性课程的影响主要靠丰富校园文化来完成。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陶冶教育功能和隐性影响作用。如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校歌、校服、校训、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领导干部和教职工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科学,服务到位;搞好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编制必读图书和选读图书目录,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著;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抵制各种庸俗文化、黄色文化影响;设立校史室,办好板报、橱窗、广播、校报、校刊等;要动静结合,特别是注意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以收到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及其优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