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新的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继续贴近社会市场需求,继续进行教育的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它包括:院校的结构与功能、院校的布局和办学管理三个方面,实质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结构与功能
1.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范围包括学历教育和高中后职业培训两个方面,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已经从教育的边缘走向核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但在实际中单一学历教育的格局尚未突破。新世纪初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要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为农业、农村、农民和西部大开发服务。根据这一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要从即将走向劳动市场的青年人,扩大到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其服务范围,要从长周期的学历教育,向企业需求更加迫切的高中后、中级以上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发展;其面对的是整个劳动市场,不仅是正规就业,还要包括非正规就业;不仅针对专业性职业岗位群,还要适应通用性职业岗位群;毕业生不仅要适应技术、管理型岗位,还要适应高技能操作岗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和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加快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因此,将高职教育仅仅定位于技术教育可能就不够全面。
2.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载体,院校自身的结构要充分体现这类教育的功能。但如何实现,还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多功能可以靠多种不同功能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分别完成,采取专门化分工的解决方案;另一种主张以多功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整体解决,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前者的国际参照系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模式,后者的国际参照系是北美模式。根据我国劳动市场专业化程度低,教育投入少,行业企业参与弱,办学社会化远远不够的国情,我们很难全盘采用其中哪一种模式。目前,可能的选择是一条中间道路,根据不同地区的办学基础和外部环境,决定技术学院与区域性综合性学院两者的比例。
3.有利于院校自身发展的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关系,带来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产业结构、就业形势、人口出生率、基础教育水平的波动,往往会使某一种教育对象、某一专业类别、某一教育层次的需求减少,有时还是十分严重的。这本来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院校的教育对象、专业、层次比较单一,上述波动就会带来整个院校的招生急速下降,甚至面临生存问题。因此,面对更加难以预测的劳动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针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优先发展多层次、多专业类别具有多功能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可能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大众化的教育需要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层次重心不宜过高。在我国进入以高级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前,高等职业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择。高等职业院校要在教育大众化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安于其位,做出贡献,而不要盲目攀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面对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就业岗位大众化的现实,从普通劳动者做起,并做好独立创业的准备。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可以纳入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范畴,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集中精力办好2—3年的专科层次教育和培训。
院校要开拓前进,旧的体制障碍就要消除,在院校设置规定中应允许不同培养目标在一个学校内并存,应建立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结构更新、功能扩展的新规范。国际上高等职业院校事业发展统计指标中,有非学历教育学生比例和成人学生比例,这两个指标集中反映了终身教育的推进程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上述两项指标应尽快纳入教育统计,并列为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是以行业为主,还是以区域为主更为有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布局需不需要向中等以下城市延伸?这是需要研究决策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
1.调整布局结构实现区域化发展
处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心的高等教育不能与区域经济相分离,否则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要打折扣,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也难以落实。1999年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除少数部门外,政府经济部门不再直接管理高等学校,为高等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制度保障。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