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农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理性思考(1)

2017-09-29 01:2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对农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理性思考(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农业高专教育  农业高职教育  比较研究

关键词:农业高专教育  农业高职教育  比较研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62%,农业落后,农村区域广而偏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贫困地区仍占一定比重,可见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在于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武装传统农业,尽快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的科技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农业高职高专教育承担起为农业、农村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农业高职人才的重任,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新贡献。总结建国以来农业高专教育历史经验教训,研究目前农业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内在规律,对于承担这一历史性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高专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农业高职教育的兴起

1.农业高专教育历史的简要回顾

建国前,我国农林高专教育规模虽然不大,但在高等农林教育中还占有一定比重,最高时达到19.4%,到建国初下降到9.3%(引自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编写的《高等专科教育研究》)。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高专教育为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总体上一直处于政策不利,认识不一,层次不稳,数量不大,规格不清,特色不浓,困难不小,问题不少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伴随社会、经济和教育制度改革,经历了:建国初期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而发展,1954年受前苏联“一边倒”即取消或不设专科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收缩调整(全国最少时仅存1所);1958年大跃进又一次大发展,1960年以后的又一次收缩调整,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的全面停办;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再一次发展,到“八五”期末,“九五”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又一次调整。三次大规模的起落,历次改革调整都首当其冲,和我们这个以农业为本的大国相比较而言,成了历史上的“重灾户”。

贡献很大:农业专科教育是伴随建国初期、1958年和1978年三次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大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在农业本科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情况下而发展的。据大致统计从建国截止到1995年,农林专科教育培养了约15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从建国初期担任各级农业行政或事业领导干部,到后来的农业技术岗位,做出了很大贡献。农业高专教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指导了我国农业高专教育办学实践。

但农业高专教育存在着很多尚没能解决的问题:

政策不利:出现过的三次大发展与调整都是伴随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改革形势发展之需而发展,伴随经济调整而调整的。农业高专教育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国家的任何特殊支持与倾斜政策,相反每次经济调整和每次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出,都是将农业高专教育推在前边,作为试验品摆在风口浪头上,对农业高专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不利的影响。

认识不一:历史上对农业高专教育的认识不一除和对全国普通高专教育的认识不一具有共同之处以外,还有其特殊的认识不一,例如:农业高专教育是为经济快速发展急需而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是过渡性的教育”,因此培养人才要“花钱少,周期短,见效快”,培养过程不可能不造成简化。直到1984年4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时才明确提出了“高等农林专科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不可缺少、长期存在的层次”,从建国到1984年,历经35年的大“折腾”之后,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使农业高专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层次不稳:因为认识不一,受经济、社会、教育形势发展的影响势必导致层次不稳,忽上忽下,“临时性的,应急性的,过渡性的措施”导致需要时的大量增设新校而发展,而调整时期就关停并转。全国农林高专院校数最多时期曾达到过60多所(1958年开始增加,到1960年达此数),而最少时1954年全国仅存1所,“九五”期间仅存屈指可数的几所。据我所知,历史比较悠久,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举办农业高专教育且独立设置的老农业高专学校现在仅存5所,据说其中还有2所正处于与其他高校合并之中,可见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动荡之中。

数量不大:就我国这个农业大国而言,在校生规模最多时的1963年,农业高专教育占全国各类专科教育规模也不过12.6%,最少时的1990年前后不到4%。这和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是极不相称的。

规格不清,特色不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林高专教育的规格不确定,特色不鲜明,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受政策影响,高专教育忽上忽下,对其研究与实践不够;二是受专业学科教育思想的影响,攀升本科的思想较强,办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强调理论,忽视实践,或实践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和农林高专教育工作者虽然认识到了存在这方面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想法,但受历史和现实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或开始了实施也很难向纵深推进,就更不可能达到理想之目的。

困难不小,问题不少将在下个问题中详细分析。

2.农业高职教育的兴起

九十年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并与之相适应的传统专业学科型农业高专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招不来,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人才培养规格不确切,特色不鲜明,办学效益低下,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农业高专教育走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老一代农业高专教育工作者在办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成效,但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却很少关注,虽然也有所提及,但并没有深入的学习研究,更没有进行实践。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是1948年建校的一所老农业专科学校,建校时名称为:辽东省立熊岳农业专科学校。和其他农业高专教育一样,“八五”期间办学走到了低谷,生存尚且艰难,何谈发展,学校何处去摆在了新一代熊岳农专人面前。经过冷静思考,新一代农专人认识到了,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要求,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唯一的出路,而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社会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唯一选择,但对于大多数教师和干部来说,因为对高职教育不了解,更不可能理解,因此我们经过了痛苦的决择。我院在1996年初制定“九五”规划时提出这一设想,申请省教育厅批准,顶着压力和绝大多数教师干部的不理解,冒着失败的可能,当年招收120名果树、农学专业试点班,这标志着我院在全国率先举办农业高职教育的大胆尝试。1997年随全国和辽宁全省试办高职教育的正式起动,我院作为当时辽宁省起动四所高专办高职教育试点的院校之一,招收了观赏园艺、农村行政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农户经营等四个专业261名学生。1997年12月3日我院在第十一次党员大会上正式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办跨世纪新型农业高等职业学校”的主题报告为标志,正式提出全面开办高等职业教育,并力争尽快实现全面转轨。1999年8月经我们申请,国家教育部批准将老校名更为现名,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更改,更重要的是标志着我们要名符其实地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心。2000年6月5日我们以更名庆典为契机,正式提出创建国家示范高职院的奋斗目标,以同年国家教育部遴选第一批专业试点建设项目为标志,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深入、提升阶段。

几年来随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举办农业高职教育也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农业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从不认识到逐渐认识,有了很快的发展。目前举办农业高职教育的学校有以下几种类型:老农业专科学校,如郑州牧专、张家口农专等,但这一类老农业高专已经为数不多了,我院由农业高专实现整体转轨举办农业高职教育也应划在这一类中;农业本科高校下设的原有成人二级学院举办农业高职教育,农业本科院校一般都在举办,因此全国大约有30多所;农业中专升格举办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学制的农业高职教育,教育部2000年将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后,近两年,各地大量新批准增设高职院,获得新批准独立设置举办高职教育的农业高职院据农业部《农业职业教育信息》2002年8月25日第8期报道,截止2001年底全国农业中专升格高职院41所(全国293所农业中专,还有137所准备升格),例如我省原省铁岭农校、省林业学校均独立升格为高职院办农业高职教育;此外还有些农业高专和农业中专合并到综合类大学中作为高职院举办农业高职教育,例如我省丹东农业学校并入丹东职业技术学院(即将升格为本科的辽东学院)成为高职院,锦州畜牧兽医学校并入锦州医学院作为高职院办本科、专科层次高职教育,辽宁省水利学校并入沈阳农业大学作为高职院办农业高职教育,瓦房店农机校并入大连水产学院作为高职院办农业高职教育等,南京农专、宜春农专、佛山农专、河南洛阳农专、河北邯郸农专等都属这一类;还有的农业成人高校转制举办农业高职教育,例如我省的辽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农业高职教育等。由于发展变化太快,以上资料截止2001年底,2002年的情况尚未见公报,举办农业高职教育的基本情况目前尚无准确信息。但大致情况是清楚的,全国大约可有100个左右举办农业高职的院校是可以肯定的。因举办早晚不同,历史出身不同,目的动机不同,总体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发展很不平衡,存在很多问题,队伍和类型都不成熟。但举办农业高职教育的先趋者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与办学实践,已经取得了可贵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二、对农业高职高专教育的理性认识

传统农业高专教育对于现在的农业高职教育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可以遵循的相同点;二是可以借鉴的相似点,但不完全相同,不能照抄照搬;三是完全不同点,不能遵循也不能借鉴。

1.相同点

是值得农业高职教育遵循的。

(1)加强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观点。这是农业高专教育值得农业高职教育坚持遵循的一个基本点。传统农业高专教育自1984年郑州会议以后,加强理论研究,其显著成果就是提出了农业高专教育要体现四性特色,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性,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规定在3:1。农业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加强实践教学,规定实践教学要占有较大比重,与理论之比大体在1:1,且要自成体系,独立设课,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两类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虽然存在量上的差别,高专教育在实践方面做的不尽到位,但在强调加强实践性的观点上是相同的。这一点是最基本的相同之点。

(2)服务面向的一致性。这一点传统农业高专教育与农业高职教育是一致的。农业高专教育坚持面向农村、农业基层一线培养高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注意降低服务重心,例如招收社来社去和毕业生不包分配试点,为农业、农村各类农事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农业高职教育也强调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强调降低服务重心,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各类岗位培养人才。例如为国内外各类农业企业岗位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村一名大学生”,解决来得了,学得好,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基本特色的相似性。农业高专教育研究的显著成果就是“四性”特色,即: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针对性,注重灵活性。这四性是针对不同方面而言的,突出应用性指的是要着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加强实践性指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强调针对性指的是根据农业地域、经济、行业等不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教育;注重灵活性指的是要顺应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不同变化,随时调整高专教育的专业、招生、修业年限、课程设置,以尽快适应要求。其中加强技术应用性为四性的核心(可见农业高专教育理论研究的认识是基本到位了,但办学实践中并没做到位,相差距离很大)。

农业高职教育强调与农业高专教育相同的几点:为农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与理论所占比例大致在1:1,以上两点是最基本的规定性要求。农业高专教育强调的针对性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农业高职教育,例如农业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农业各类岗位分化,大批原有老岗位消失,同时大批新岗位出现而培养人才。注重灵活性也同样适用于农业高职教育,因为WTO使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变化之快,势必要求农业高职教育紧跟这种变化,与其同呼吸,共命运,灵活应变,将自身融入全球经济大潮,才能与其同步发展。

但农业高职教育在借鉴农业高专教育特色基础上,还具有顺应时代发展而创出与农业高专教育不同的、独有的自身特色。主要体现在:走开放式办学道路,在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民族科技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外延为全球经济、全世界各民族的服务;校企结合培养人才,强调校企结合是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应用现代化手段,坚持应用传统农业技术的同时,更注重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注意由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向人的全面成长,在坚持培养学生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转岗、具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等等。

2.相似点

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区别,可供高职教育借鉴,但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

(1)层次与学制。农业高专教育主要招收高中层次生源起点,以普通高中生为主,也有职业高中生,但属试点者较多;2-3年学制;专科层次教育。农业高职教育主要也是招收高中层次生源起点,也以普通高中生为主,但职业高中生已不再是试点,已属正式招生,且比例较农业高专时期大大增加;3年学制;专科层次教育(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也不排除未来有可能举办4年制本科或更长学制的研究生层次教育);当然也出现了农业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再学2年按本科高职培养的教育;近两年来还出现了农业中专升格招收初中生5年学制的农业高职教育,其中前3年按中专教育培养,后2年按高职教育培养几种类型。

但无论是传统的农业高专教育还是目前的农业高职教育其基本层次与学制仍然是以专科3年学制为主,但农业中专升格举办5年制高职的院校为数已不少,未来发展很可能占主要比例。

(2)地位与功能。

地位:两者相同。农业高专教育于1984年4月在郑州召开的座谈会以后,国家正式将其明确定位为:“高等农林专科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不可缺少、长期存在的层次”。1999年1月1起施行的《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了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

功能:有相同之点,但又不完全相同。相同之点在:都强调教学为中心,但同时也包括科研、生产示范任务;都包括职前教育。不同之点在:顺应时代发展,农业高职教育更加强调服务社会,扩大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例如除实施职前教育外,还增加了职后教育,各种岗位资格培训等教育形式;还提倡大力兴办产业;还增加了对外合作交流,这是以前高专教育没有或基本没有的。

规律:就办学和人才培养而言是一致的。高专比较强调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同时也注重遵循农业生产规律;而高职教育在坚持遵循以上两种规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三者有机结合是农业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3)培养目标。高专教育强调为农业基层一线培养人才,高职教育强调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在这一方面两者是一致的。但存在以下不同:高专教育强调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强调完成农艺师的初步或基本训练,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一个侧重针对专业而言,另一个侧重针对岗位而言,这是两者根本不同之处。当然专业也好,岗位也好都是指在农业行业大类内来讨论的。

3.完全不同点

不能遵循和借鉴。

(1)名称不同。这只是形式问题。高专教育是我国建国初期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发展急需专门技术人才而设置的,并一直沿用至今。我个人认为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类教育为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是勿庸质疑的。高职教育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而设置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由此可见,高专教育与高职教育一个在前,属计划经济的产物;一个在后,属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一新生事物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的应运而生。

(2)背景不同。既然高专教育属计划经济产物,高职教育属市场经济产物,因此两种教育的背景存在很大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农业等各个方面,在此就不再叙述了。由于背景不同,所以对两种教育肯定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体现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模式、内部运行机制、办学水平、评价标准及评估机制等各个方面都不相同。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企业多元化职业教育探讨职业教育“超市”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