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素养;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教性的体现。只有明确了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方向性和针对性。
3.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
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基础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不高,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4.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强化评价功能。例如语文教学可以引进和采用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对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我们要打破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建富.职业指导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职业指导 。中国劳动出版社,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