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交谈(conference)是教室工作室又一个重要的特征。教室工作室旨在创造一个让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协商的机会,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和教师有的放矢地协商解决。几十年来,对师生交谈效果的研究一直未曾间断,从20世纪60年代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的脚手架研究到90年代“阅读恢复”辅导(reading recovery tutoring)的研究。研究表明,教师在恰当的时间,特别是针对学生正在进行的功课,与学生进行哪怕是5分钟的、面对面的一对一交谈,都会比按照自己预先确定的面向整个班级45分钟的教学更为有效。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手头进行的事情,回顾取得的进步,弄清存在的间题,设定学习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实行方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学习品质。
在很大程度上,教室工作室是对传统灌输模式课堂的颠覆: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中心,学习的过程成为了真正体验的过程,学生对于学习具有选择性,学生的学习在探究中进行,学生和教师在问题与学习障碍的平台上可以及时进行沟通和对话,学生本人自然地成为了自己学习成就评价的一极;同样,教师也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归还给了学生,走下了令行禁止的神坛,深人学生之间了解实际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学习的个别需求,同时自身的角色也从布道者、指令者转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脚手架”。
五、真实性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真实的、可信的、现实世界的材料和体验之中,进行真实性教学。当然,由于学校是过滤过的理想社区,要使教育真实,我们就要打破这种人为的隔离,让学校的学生积极地融人到社会之中。下面是教师们校内校外可以使真实性学习成为可能的种种努力:
(一)校内
1让学生参与课程计划、话题选择、时间制定和做记录;
2基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开发内容广泛的、跨学科的主题单元;
3尽可能地使用有形的、可以触知的材料、手工制品和现场展示;
4.主张“做中学”;
5.关注身边的新闻和事件,并把它们与现行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
6.开展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和认知风格相关的活动;
7让学生细分主题内容,形成小组并进行项目学习;
8从社区邀请演说家、专家来学校现身说法,邀请普通市民作为被访对象;
9各科教师和学生经常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10经常举行表演、展览和汇报会等并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员参加;
11.进行跨年龄分组及项目、伙伴计划以及纳人主流的特殊教育;
12灵活地安排与课程匹配的时间表;
13.强调学生自己确定目标和自我评价。
(二)校外
1.布置需要和家庭成员以及社区市民进行交互活动的家庭作业;
2通过社区的时事通讯、展览和纪事等渠道展示学生成果;
3在校外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或研究项目的成果;
4.定期安排实地考查和参加对课程学习有帮助的艺术表演;
5.经常就课程所涉及到的内容参观访问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企业;
6.积极介入社区事务,如环保、流行病预防、治安维护等;
7.展开家族史、社区发展史的调查研究;
8.参加社区美化、绿化以及文明市民行动;
9.积极开展登山、冲浪、探险等校外活动;
10带着研究项目旅行取证;
11.深人市民家庭采访、调研;
12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志愿者行动;
13深人对学业有帮助的企业单位驻地见习;
14.支持学生参与校外的文艺团体、服务项目和研究计划;
15.邀请学生对延伸到校外的项目进行建议、策划和评估。
芝加哥市最佳实践中学(Best Practice High School的教师们在州和学区相关条令的范围之内致力于真实性学习。在1996年,该校为学生联系和安排了140人次的校外驻地见习(internship),到1998年达到了260人次。见习范围包括社会各种服务机构、博物馆、医院、银行、公司、动物园以及小学等。他们每个星期三的上午都分头到这些地方驻地见习,接受单位的指导,并做好见习记录。
在一个阶段结束之后,学校会专门组织到校外见习的同学举行座谈会,听取他们校外实践与学习的成果汇报。
这种延伸至校外的真实性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把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的运用直接联系起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学到了许多在教室里根本无法接触到甚至是想象不到的知识,并感受到了现实世界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挑战。因此,这种真实体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他们日后进人工作世界。
六、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不是仅仅着眼于回忆简单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是更关注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这种评价注重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教师主要通过观察、访谈、问卷以及学生的发明创造和表现等渠道来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帮助学生制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监控学生努力的过程,即为学生进步做出诊断。
学生还是一个“自我观察者”(self-observer)。教师以面对面的访谈、书面的问卷和学习日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在最佳实践的课堂,学生定期和教师进行评价性的交谈。师生一起找出学生阶段性的进步以及尚存的问题,然后商讨制定下一阶段的改进计划或持续进步计划。
这种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学生档案袋(Portfolio)。学生档案袋保存有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所获得的最满意的成果形式,其中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的作品(文字的或实物的),师生间、同伴间以及学生与家长间有价值的交谈记录,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以及学生本人的反思。
这种发展性的评价与学生学习本身浑然一体。比如,当教师与学生一起来反思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科学实验或论文写作的时候,学生其实是在学习科学实验的价值体现以及论文形式与内容相匹配等等知识。
总之,在美国新课程标准推动下最佳实践的这6种课堂结构,实现了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有效地将学习者推向学习活动的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建构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归还给学生,把积极学习的责任赋予学生。随着最佳实践探索的深人,其理论内涵和模式建构也必将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