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1)(2)

2017-10-01 05:09
导读:从概念上来分析,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强调应用性,但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指导,技能型人才侧重于操作。技术型人才强调对一线工人的指导,技能型
从概念上来分析,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强调应用性,但技术型人才侧重于指导,技能型人才侧重于操作。技术型人才强调对一线工人的指导,技能型人才更强调一线操作。从目前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包括一线的指导人员,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线的组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进行阶段性调整。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专科阶段,提培养技术型人才并不合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可变成技术型人才。

    (四)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问题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应该慎用“体系”这个概念。通常教育体系必须包含4个基本要素: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在规模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但从结构上看,其专业结构、类别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远远没有形成。从质量和效益上看,50%的高职院校近5年刚刚建立起来,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质量、效益有待评价,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建立还未完成。

    另外,过多强调建立独立的、完备的、闭合的体系并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教育体系本身是开放的,作为它的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也应是开放的。

    (五)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问题。  最近提出的高职院校学制改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学制两年还是三年不是问题的实质,构建课程体系、改变课程(广义)设置需要的学时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单纯强调改变学制,不改变课程体系,为达到学制要求就会减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数,这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

    (六)高等职业教育中生涯教育与终身教育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阶段性教育,不是全程教育、终极教育,不能赋予其无限的责任。作为阶段性教育,高职教育应侧重技能培养,不能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过高,把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成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饼干。如果把终身教育中其他阶段的培养目标全部加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势必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

    (七)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与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三个瓶颈:办学条件难、育人模式尚未形成、就业水平比较低。这三大问题不是临时性的、阶段性的,而是长期问题。办学难是指高职院校办学场地不足,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不足;育人难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类型、水平、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水平高职教师匮乏;就业难主要是指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目前高职教育就业问题主要取决于八个字:领导重视和政策倾斜。但这不是长久之策,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只有培养技能型人才,才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产学研结合可以在这个方面提供治本之策,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实训基地的问题,解决产业界、学校合作办学的互动问题。产学研结合在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全面小康与高等职业教育

    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的概念。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满足10项指标(不包括教育)。

    GDP:比2000年1万亿美元翻两番,达到3.8~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7.2%。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大体相当于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80元增到 188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增到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46%(发达国家平均在20%以下)降到35%以下。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2000年的 19平方米增到30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从2000年的36.2%增到56%。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从2000年的4.2%(其中城镇9.7%)增到20%。每千人医生数:从2000年的2人增到3人以上 (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3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从2000年的71.6%增到95%以上。

    再来看一下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2000年全国15~64岁人口 8.5亿人;2010年达9.7亿人;2020年达9.97亿人。

    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情况:全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08年达到高峰,达到1.2亿人,从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需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一个量的扩张。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国际比较:主要差距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

    我国总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201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亿人,2020年15亿人,2030~2035年16亿人。如果不解决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城镇化将不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灾难。

    从上面分析不难发现,没有发达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政治制度可以超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超越,没有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的支撑,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成功赶上发达国家,英格尔斯领导的涉及6个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但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都不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调查还进一步认为:人的现代化与教育水平有直接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但其前提条件是这种教育必须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只有现代教育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不仅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而且会使传统中的消极成分更加固有……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恰恰是其他国家证明的,也将被我国发展所证明的一种现代教育制度,这种现代教育制度应该引起研究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秀英.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97)[W].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高书国.2002年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目标.北京;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4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隐患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