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1)

2017-10-01 05:0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高等

摘要:在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作用、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体系、学制、终身教育、合作教育以及全面小康社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小康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我们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毛入学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高等教育全口径的在校生占18~22岁人口的比例。从1898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到1992年近百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维持在2%这样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教育报告》我对我国198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统计数据是1.2%,到1990年,经过10年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从1.2%变成1.7%,10年间毛入学率仅增长了0.5%。

    从国内来看,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数字,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3.4%,到2003年上升到17%,1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能会达到19%,甚至更高。

    从国际上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 15%,美国、英国等国分别用了23~30年不等,其平均年限是26年。而我国仅用了10年时间就成功地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了15%(15%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的分水岭)。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是跨越式的。1898~1992年近100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属于超精英化阶段。1980-1990年的10年间共增长0.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05个百分点。1993~2003年,共增长13.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1个百分点。1993~200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898~1992年的62.4~35.4倍,是 1980~1990年的26.2倍,相对于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可以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在学人数情况

    1998年本专科生招生108万人,高职43万人,占 39.73%;高职在校生占本专科生总数的34.44%。 2003年本专科生招生382万人,高职200万人,占 52.24%;高职在校生占本专科生总数的43.24%。这5年高职发展的百分比要比本专科多十几个百分点。 1998~2003年普通本专科生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 28.74%,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26.59%。1998~2003年普通本科生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22.87%,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22.28%。1998~2003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年均增长速度为35.99%,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为32.47%。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47万人,占总数的 52.5%,本科毕业生占47.5%。

    相对于普通本科生招生年均增长速度,高等职业教育要高13.12个百分点;相对于普通本科在校生年均增长速度,高等职业教育要高10.21个百分点。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5年中,不论是从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了一半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几个问题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从规模上看,2003年高职招生占普通本专科生的 52.24%,在校生占43.24%,2004年高职毕业生占普通本专科生的52.5%。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所要求的规模将无法实现。

    从结构和类型上看,1998~2003年高等职业学校从432所增加到908所,净增476所,其中民办高职学校164所。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姿多彩,就没有高等教育大众化最为重要的结构类型多样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高职发展弥补了原来学科性高等教育结构单一的不足。从高等教育的职能来看,没有高职发展,就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因此,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就不可能完整、全面地实现,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无从谈起。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是长期的战略性政策,而非临时性的过渡措施。对此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教育外部来看,高失业率已经成为引发恶性社会事件的火药桶。(中国就业白皮书)中提出,我国登记的失业率为4.3%,这其中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就业情况非常严峻。而2004年失业人口中70%是青年人,这意味着18~22岁这一年龄段的失业人员剧增,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以往解决失业人口问题主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从2001年开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解决60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解决当年失业者的就业问题,长此以往,高失业率就会演变成严峻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就业导向。

    从教育自身来看,当一个国家发展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就成为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别、层次的学校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从高职发展本身来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存在三大瓶颈——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高职每年培养数百万学生,如果不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学科为导向,每年就可能给社会提供超过150万到200万青年失业人口,高职教育就会受到社会质疑。因此,就业导向应该是一个长期政策,而非临时的过渡性措施。

    (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社会各界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持两种不同观点。有人坚持把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人提出把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应该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以下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高级专门人才”或“精英人才”。而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5%以上时,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在学人数近2000万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层次重心下移是必然和合理的。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看待人才问题,人才概念要与时俱进。经济学家提出“稀缺资源”的概念,所谓人才就是社会人群中的稀缺资源。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但不可能人人都是人才。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隐患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