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正确处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发展规模与需求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做出了扩大中职学校招生的指示,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央又做出了扩大高等学校招生的指示,并主要将指标放在高职院校。为了扩大高职院校的规模,实行了“三多一改”的政策,将一大批中专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高职院校已发展为380多所。而中职学校由于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规模与发展数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仅就广东职业高中来讲,从20世纪 90年代最多时的538所减少到最近403所。广东高职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几所,发展到今年34所(不含大学中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10所和招收高职生的管理干部学院8所)。此长彼消,不难看出计划调控和市场调节的角力。
”从发展的经验看,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特别在起始阶段,常常依靠政府的某一项决策引导事物有了突破性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市场调节的影响也逐步扩大。当政府原先所作的计划调控受到人力市场调节的压力时,其政策必须做适当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各市率先对全市的职业学校与专业布局进行调整,且多数市已经完成了调整。调整后的职业学校和专业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的适应度大大加强,学校规模得到了扩大,提高了办学效率。各学校还通过创办重点专业的举措,增强了与地方经济、企业的联系,并通过建设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其他专业的规范性管理与发展,教学质量上了一层楼。 中国大学排名
可见,在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驱动”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推动。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政府的推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的推动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政府的决策第一是要了解人才市场,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向。政府的管理者对市场调节的作用要引起重视,但认为有了市场调节就不需计划调控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的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成本相当大,况且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计划调控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政府的管理者不能无所作为,关键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好这两个调控手段,充分做好调查和预测,更好地把握人才市场的走向,正确处理好规模与需求的关系。
(二)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供应驱动”阶段,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模还不大,而经济与社会对人才需求又相当旺盛,因而,培养的质量与类型问题不是第一大矛盾,最大的矛盾是培养的数量跟不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多少社会就要多少,不存在就业危机问题。当职业技术教育进入“需求驱动”阶段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职业技术教育第二推动力),其培养的人才不再是培养多少社会就要多少了,而是根据需求而定培养数量与质量了,就业危机问题就凸现出来。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都得到巨大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模已经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相对平衡(尽管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未受到系统的培养,但已占据了相当的工作岗位),经济所需要的新增加的岗位或者须更换的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都大大地提高。这时的职业技术教育也由主要是数量扩张转向主要是提高质量的阶段。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职业技术教育的另一个推动力是“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要求”。随着城市与发达地区高中教育的普及,大量的青年涌人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很多学校的规模暴长,学生数不断增加。由于我国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传统教育制度将职业技术学校贬为二、三流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录取的生源自身的质量不高,而职业技术学校自身的教学装备、师资队伍、教学思想等也跟不上发展的要求,造成了职业技术教育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如何解决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根据我对珠江三角洲职业技术学校的调查,我认为当前要解决以下几个重点的问题:l、解决长期存在的校企脱节的问题(学校、企业间互不联系是中国教育最突出的弊端之一),建立有企业参力口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重新审视我们的专业(工种)设置、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培养过程,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需求真正转化成学校的培养日标和教学目标;2、加强产、学、研合作,多建立“定单式”的培养模式,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训基地和就业问题;3《以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推动专业建设的规范化,创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广东当前的重点专业建设评估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4、正确处理好能力与素质、特殊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关系,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发展后劲”;5、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实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不拘泥于分数,正确对待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发展和需求特点,使全体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得到提高;6、在教学和培养中增加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开拓和激发学生成为职业技术能手的追求(简称“要解决教学质量的六大问题”)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 http//www.Zjoi.cona.cn,2003年11月5日.
[2]学习时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网.2003年11月24日.
[3]慎海雄.不要以GDP为中心.学习时报, 793期(2003年).
[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第一要务”.新华网, 2003年11月25日.
[5]张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现深刻内涵.人民日报,2003年11月17日.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