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困境(2)
2017-10-01 05:18
导读:官员的地位居高使“从政之路”有强大的吸引力。原有的干部选拔制度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干部转业和选拔各领域基层工作积
官员的地位居高使“从政之路”有强大的吸引力。原有的干部选拔制度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干部转业和选拔各领域基层工作积极分子。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少、就业后的升迁流动和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的社会情景中,中等专业学校因其就学时间短、投入成本低而受到欢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上中专曾是许多学生及其家长的首选。随着我国干部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推进,1994年,我国全面推广公务员制度,到2000年建立起了一律公开的标准化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进入国家机关工作的主渠道。公务员职业的前景和稳定性使报考人数连年攀升,报考者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低学历者录取的机率极低。2002年有62311人报名参加国家机关4800个公务员职位的招考。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4.0%(博土占1.2%,硕士占 12.9%),具有大专以下学历者仅占6.0%。⑩“从政”可能性的锐降是导致部分求学者不愿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重要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不支持子女报考职业技术院校,就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二)阶层划分直接依据从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变,社会过分关注现实经济收益
有形资产主要指金钱和财产。无形资产是指不能直接用金钱和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有形资产的资源,如权力、声望和社会关系网络。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是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立的身份来进行社会分层的。如户籍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身份和地位不同的社会阶层;人事编制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干部和工人两种身份和地位不同的社会阶层;国家整合制度把城镇社区划分为地位、资源和声望相异的“单位”。从直接意义来看,身份是无形资产 (当然这种无形资产会带来有形资产)。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身份的实质意义逐渐丧失,依据原有的身份划分阶层,不能准确反映社会成员实际的生活状况和相对社会位置。拥有相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之间实际拥有的社会资源存在相当的差异,实际社会地位随之不同。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现代社会分层的理论,有形资产成为目前我国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前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当前社会阶层划分的另一重要标准即是经济资源,“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也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要指标划分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重要性的提升,使人们普遍关注社会活动的经济收益。教育会给受教育者带来经济收益已经为教育经济学研究所证实,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教育不能直接给个人带来经济收益,它要通过某种中介来转化。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这一中介就是学历和文凭。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文凭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刘精明先生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进入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的教育标准在改革过程中经历了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再向正规高等教育逐步强化的过程。”当初,在身份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持和改变自身及子女的身份竞相进入技工、中专、高职院校。目前,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可能会空获一纸文凭,现实的经济收益不大。在成本与收益计算的驱动下,某些求学者放弃了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机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学历主义盛行,文凭的排斥性封闭作用和社会分层功能突出
学历说明一个人接受了何种程度和类型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预示将来发展的趋向和潜力。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用人单位也越来越关注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但是,在实际的社会中,对教育、对人才的重视出现了学历主义的偏向。
学历主义(Qualification或Cerdentialism)指以学历为主体或主旨,社会评价个体、给予个体待遇的标准,不是个体的实力、能力和努力,而是过分重视形式上的学历。在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机会时,学历比其他因素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和个体以追求学历为目标。在世界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有类似现象。多尔1976年的《文凭病——教育、资格与发展》中曾分析过这种现象。(12)我国就业市场上“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专科生免谈”等招聘条款就是这种文凭主义的具体体现。文凭不仅是进入某个职业领域的“敲门砖”,而且直接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升迁流动挂钩。文凭排斥封闭功能的强化,使社会成员普遍有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职业技术教育学历的贬值,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也是影。向职业技术教育生源和其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分层虽日益开放,但仍有相当的封闭性
关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分层的开放程度和发展趋势,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主要依据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阶层的变化,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逐步走向开放。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社会分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放程度并未提高,甚至有逐步封闭的趋势。(13)本文认为,我国的社会分层虽呈现出逐步开放的趋势,但仍有相当的封闭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表现之一是职业获得中以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为指标的先赋因素所占的比重大。在社会声誉和经济收入较高的职业,如公务员、电力和交通等垄断行业职位的获得中上述因素相当重要(占 41.0%);在专业技能要求较低的职业,如商业服务员、工人,上述因素在职业获得中也比较重要(分别占32.1%和26.3%)。在中西部地区其重要性更为突出。(14)职业获得中学历主义盛行,先赋因素又如此重要。基于上述考虑,部分求学者如果不能进入他们向往的院校,就选择“中断学业,转而就业”。
表现之二是社会流动也呈现一定的封闭性。与教育选择直接相关的是初次就业的职业地位对今后阶层地位的影响。1967年,布劳和邓肯研究美国职业结构和职业流动时就指出,影响个人阶层地位的第二位的因素是初次就业的职业地位。(15)我国的有关调查也显示,初次职业地位与日后的阶层地位密切相关。”持有职业技术教育文凭难以找到理想的初次就业岗位, 日后的职业流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挫伤了希望借助日后流动改变职业的人员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中的某些因素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尽管绝大多数的家庭具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能力,但因为缺乏需求欲望,不能形成实际的教育享有行为。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不愿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可能是非理性的选择,但确是社会成员的普遍现实选择。社会分层是推动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我们期待着社会分层机制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时,职业技术教育惟有不断改革完善,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去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注 释]
①黄颂.战后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地位和多维社会分层的若干观点[J].钦州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②(15)伊恩·罗伯逊.社会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③Erikoson, R and J. Goldthorpe, The Constant Flux: A Study of Class Mobility in Industrial Societie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2.5.
④Christopher J. Hun. The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 of Schooling , Allyn and Bacon, Inc, 1985.95.⑤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⑥⑦李路路.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模式变迁[J].江海学刊,2002,(5).
⑧孙立平.资源重新积聚——90年代中国社会分层基本背景[J].科学决策,2002,(3).
⑨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⑩柯建刚.国家公务员——职位、竞争上岗、素质、行情看涨[J].中国公务员,2002,(3).
(11)刘精明.教育与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关于中高级白领职业阶层的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12)Ronald Dore. The Diploma Disease,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76.
(13)(14)苗兴状.开放与封闭: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探索[J].开放时代,2001,(5).
(16)仇立平.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