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整体解决方案(2)
2017-10-02 01:44
导读:1.成立专门机构。专门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进行市场调研,提出新增专业或老专业改造方案,并提请校务会审议后向上级教育部门申报;负责编制课程开
1.成立专门机构。专门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进行市场调研,提出新增专业或老专业改造方案,并提请校务会审议后向上级教育部门申报;负责编制课程开发任务书并根据需要组成课程开发小组;负责组织各开发阶段的审议、审核及实施过程中的更改。配备的专职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熟悉高职课程开发特点,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为某个专业的教育专家。专门机构是独立设置的学术型组织,从组织上保证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命令干预和部门间利益纷争的影响。设置专业时是以市场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发展为导向,而不是以保护部门利益及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前提。另外,专门机构配备的专职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很快成为经验丰富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方面的专家,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同时,由于专门机构的成立,使工作流程缩短,工作效率提高,对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形成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
2.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实行项目管理。开发新专业时,根据需要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实行项目管理。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课程开发队伍,课程开发小组人员的组成对保证课程开发质量尤为重要,要选拔本校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并有实践经验的与所开发课程有关的双师型专职教师,还要从社会上聘请各行业有经验的现场专家,有特殊需要时,也可以从外校聘请符合要求的教师。并且,所有参加课程开发的人员在工作前要进行与课程开发有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
由于课程开发小组的成员是根据所开发的专业岗位需要来选配的,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组成,不受教研室专业局限性和部门利益限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来设计课程,才能真正实现学科交叉和课程融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有条件的学校,课程开发人员在课程开发期间最好不承担其他任务,以保证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3.加强过程管理,保证课程开发质量。加强对课程开发全过程的管理,规定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同时规定在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如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的三个开发阶段)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审议、审核,并在实施前经过领导批准,以保证开发结果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在开发或试行(运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由发现部门或人员向专门机构提出更改要求,开发小组负责更改,由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审议、审核,实施前,需经学校领导再次批准。新专业试运行一轮后,专门机构要组织人员对开设的新专业进行评价,以确认课程开发质量。评价内容一般包括招收学生人数,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教材是否充分与适宜,是否需要更改,培养的学生能否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要求,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及岗位要求等等。
三、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本方案是为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层次的高职院校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提出的,也适合规模较小,发展初期的职业学校,但对于规模较大,师资相对不足的学校不适用。第二,本方案比较适合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现行的管理模式有可能造成冲击。第三,对专门机构和关键人员依赖性增强。第四,课程开发人员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此方案由于工作流程短,涉及部门少、人员少,过程接口少,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且,把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大过程进行系统管理,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从管理上保证了课程开发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人设课”的现象,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源头上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金玉.学校实战2000版IS09001标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