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就业导向的高职经贸专业课程模式初探(1)

2017-10-02 02:0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就业导向的高职经贸专业课程模式初探(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要满足经贸行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
    摘  要:要满足经贸行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对行业特点进行分析,以满足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从而使高职院校的经贸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经贸专业;课程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尤其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办学理念已深人人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正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日益显现。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方面大批高职毕业生感叹就业艰难、工作难找,另一方面,企业界对难于招聘到合适人才的抱怨也日渐强烈  分析这种人才培养中供需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新的职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既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我院的教学改革,以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经贸专业课程模式做了以下初步探讨:       一、高职经贸专业对应的行业特点和对人才的要求     1.经贸行业属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这一行业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岗位,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农业相比,经贸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而对环境、氛围、地域要求却明显大于对设备基础的要求,大部分岗位是从事商品流通、交换、售后服务和其他各类服务。这一行业的学科背景更多表现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其工作对象是人,劳动过程是为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作中注重人的差异,强调因人而宜,随机应变,对交往艺术和交流方式有较高的要求。综合这一领域高职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运用专门的技术、业务、经验知识,向特定人群提供支持与服务,他们一方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对服务对象有深刻的理解,并有熟练的交往能力,以便把专门的服务有效地提供给服务对象。     2.贸易是多种知识、多种能力复合运用的活动,因此,行业中的众多岗位,很难提炼出一门“一招鲜,吃遍天”的能够立身的核心技能.无法强调一专而只能在多能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宽专多能是这一领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3.经贸行业的学科理论对深度要求不高.但要有相当的广度,实践性更强,经验积累十分重要。经营和服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对技能运用强调艺术更甚于科学;经营过程中语言的艺术性、行为的艺术性、策略的艺术性等决定着活动的效果与效益,而这些能力却不是通过课堂教学就能学会的,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培养。     4.对经贸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企业最看重的不是学生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毕业生职业意识所显示的综合素质。(如图一所示) 5.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岗位内涵的提升、社会人员职业转化频繁等特点,国际上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更强调作为一般素质的关键能力,而这些能力对经贸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图二)。                 从以上的行业分析和行业调查表明,高职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要求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而应突出综合应用性,该行业需求量最大的不是学术性人才而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对人的关键能力、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一方面高职毕业生经过三年学校的系统学习,仍然要通过用人单位较长时间、较多方面的岗位培训;另一方面,大量经贸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但经营企业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其结果造成这一行业“有需求没人才”。这说明我国当前经贸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系统性偏差。导致这一偏差的原因尽管很多,比如,教材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理论脱离实践、双师型教师匮乏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课程模式陈旧,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贸类高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围绕行业特点满足企业要求,强化职业教育特征,建构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应成为该专业寻求突破的出路所在。       二、就业导向的高职经贸专业课程模式建构的基本原则     就业导向的课程模式是指以满足企业的了作需求(胜任岗位职责)为,中,发点,以从业者知识、技能、态度合—的整体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需要为导向进行的课程开发和整合,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框架。     (一)坚持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从理论上讲,这一定位已被普遍认同.并有所共识。但在实践中,这一目标思想却没落到实处,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模式上,表现为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强调高职教育的“高”层次,不能摆脱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的影响,课程按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只注重了高等教育“高”的—般特性,而忽视了“职”的特色,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这种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这就造成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学了没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反映毕业生实践能力差,适应不了实际工作。同时,由于这种课程体系过度向本科靠拢。办成本科的“压缩饼干”,使实际培养效果与本科趋同,造成高职毕业生与同专业本科生在相同就业领域竞争时处于不言自明的劣势。     二是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含义,以单一的岗位操作技能等同于全面职业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形成。这种课程模式由于缺乏必要的理沦知识基础与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即使某一单项技能较强但高职教育强调的方法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却受到严重局限,达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三是具体培养目标不清晰。高职经贸类专业的总目标是培养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具体到某一专业,比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应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哪个职业层面,是营销员、策划师、店长还是职业经理?有的专业并不十分明确。所以在确立能力培养目标、构建素质知识体系,特别是涉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时,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目标导向性,造成培养目标的模糊。     因此,要克服以上几种课程模式的弊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课程教学目标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强调课程在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功能和作用,强调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据此选择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框架和体系。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