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

2017-10-02 02:0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积极推进
   摘  要: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构建具有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学改革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节约型;公共基础课;改革       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3,在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开设一定的基础课是必要的。传统学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人的素质的提高总是与知识课程开设相关。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凡教育必定要设置基础课程,并将课程设置与素质提高简单划等号,如果缺少某门课程,甚至是减少一些课时就是忽视某种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职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出发,大力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重视提高教学效率。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课程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WTO,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市场已经引起国外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大批培养培训课程进入我国,与我国高职教育展开竞争。在课程设置上,我国课程设置的观念落后,课程内容陈旧,针对性差。尽管国外课程价格高、课时少,但因其内容新颖、特色鲜明、见效快,依然得到学习者的欢迎。相比之下,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过分偏重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时间短,导致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回报率不高。改革高职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构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育视野的需要。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基础,对知识传授有较强的适应性。相当多的教师面对探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服务并服从专业技术教育要求,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高职教育提倡专业课教师要走“双师型”道路的同时,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学习专业知识,参加专业技能的训练,了解专业对公共基础课的要求,提高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     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式,应该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凸显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功能。课程质量标准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映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体现“优、实、新”的要求,即课程设置优化,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实用”,突出理论的应用;课程能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公共基础课程效益既包含满足就业需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效益,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发展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的统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基础教育与提高教育的结合。三位一体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的起点与归宿,实现“就业为导向”,公共基础课程目标明确,才能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率,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以“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目标,还必须重视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实现基础课程功能的重建。     突破狭窄的知识基础观,构建以职业素质提高为核心,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内的基础性功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以学科知识必须、够用为度,重在针对职业岗位的需要,开设必要的基础课程,以满足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需要,实现时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突破单一课程优化观念,构建包括多门基础课统筹,节时高效的综合性功能。课程组合不是机械地理解“德、智、体全面发展”,硬性规定每一项教育对应一门课程,而是根据就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开设相关的课程,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与综合性的统一。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既强调单一课程改革,又重视课程全面整体的构建;既强调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度,又重视结合每门公共基础课程的性质,确定不同的改革方案,形成整体优化,是全面、系统的改革,是对整个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突破就基础论基础的观念,构建服务并融入专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强调课程设置——“按需设课”和教学内容安排——“必须、够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素质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一是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二是遵循“化整为零”的原则。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是统一的,有效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核管理方法改革。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对高职教育能力体系的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