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体现四个有利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这四个有利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到教学全过程中去,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废除灌输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恩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21世纪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于在21世纪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接受再教育,再学习,已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这种迫切感、危机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日显突出。因此,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既提出了教学方法要求,又提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彻底改革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和“讲三练二考一”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讲一练二考三”。同时,要重视利用网络技术和运程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德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与别人不一样,而且力求比别人做得更好,着力培养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要让学生尽可能理解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现行技术和工艺的缺陷与局限性,使高职高专教学定位在紧紧围绕革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操作过程;紧紧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紧紧围绕把研究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过程中,成为革新技术的探求者,真正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创新性的专业教育。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共性教育有余,个性和潜能发展不足。在教学计划或培养计划中,必修课或必选课比重太大,没有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还处于试点阶段。应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来源多样化的趋势,要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现行考试方法,树立全面的考试观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高职高专院校十分重视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监控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治标比较多,如考试纪律、监考制度、评卷方法等;治本比较少,没有从人才培养需要出发改革考试内容、方式、方法,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考试方法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变。为此,
1.应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考思路、教见解等方法。并逐步实行“讲一练二考三”,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3.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要把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课程,其评分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达标课程,可采用两级评分,即达标与不达标或及格与不及格;对论文、设计、制作等教学环节,可采用评语加五级评分,以确认其学业成绩。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校应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考试考核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要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并以一定的学分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固定到培养计划之中,成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