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2 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 见表2。经χ2检验,除“加深教师对自己的了解”一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6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表2 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
3 讨论
传统的医学教学,以知识灌注为主,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面对病人时,缺乏横向思维,不容易从一个病人的症状、体征联想到生理、生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在学习某一章节时,只单纯考虑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差。
21世纪医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使医学形成必要的信念,为以后终身进行医学知识、技能的获取奠定坚实的基础[2]。PBL教学法能较好地满足上述目标的要求。PBL教学法以导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以获得基本知识体系、培养有效运用知识和获取新知识、解决可能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以病例的诊治问题为中心,将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生理、药理以及临床串联在一起学习,相互深透,融会贯通,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果。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优点:①围绕临床问题综合了解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符合医学的整体原则,对患有某种疾病的人体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考虑,恰恰是培养优秀医生的必备条件。通过解决相关问题,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再现和应用。如小儿腹泻病为一个重点章节,上课时结合重点病例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时,需要将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腹泻的病原学方面与微生物学知识相联系;腹泻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相联系;腹泻时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相联系。使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②有利于发展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以一个实际的临床问题为起点,运用各种手段(如看教材,查文献,网上检索等)搜集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式,为将来独立参加临床工作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讨论过程中,同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制订小组计划,协作分工。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查找资料,并汇总资料、分析整理,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所有的活动以小组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对于学生发言、争论的勇气、胆量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讨论时发言双方坚持个人意见时,易转化为无意义的争吵,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应特别注意加强控制力度,在学生的讨论即将变成争吵时及时制止、纠正。
P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不再单纯依赖某本教科书,对传统教学内容有所取舍,编写出有利于学生自学的、临床技能和基础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教材,还需要编写临床模拟场景病例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参考资料自学[3]。 要求教师除对本学科专业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的同时,令学生有序发言、动静结合。
虽然PBL教学法有许多优点,但它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是给学生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思路清晰。对于《儿科学》中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则不太适合用PBL教学法。作为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应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各种教学方法,明确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创造教学经验,以达到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 温秀杰,温德升,刘鲁川. PBL在口腔正畸进修生临床教学中的初步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628630.
2 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 医学与哲学,2000,21(12):4849.
3 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697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