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同时,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明确“三课(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模式的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知识主题,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能力主题,利用切合点,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界定语境实践教学的情感主题,培植生长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优化语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倡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文化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语境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英语课堂教学是进行语境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突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活动途径,创设真实语境,突出实践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境的设置可以采用CAI展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方式做背景铺设,也可根据课前对主题的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大胆想象与创设。学生经过充分准备,期待着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表演氛围,将学生的表现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并帮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手机、电话、风筝等,使表演更加有趣、逼真。学生通过表演,内化了所学语言知识,发展了言语技能;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广泛搜集与这一语境相关的语言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维;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分析,去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语言信息,最终对所学语言点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每个学生在参与表演、展示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也是在进行创造性的自学活动,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当然,在互动式的语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预先做必要的铺设,并估计到学生可能使用的语言材料,以便在适当时机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
(三)以英语教学活动为载体,延伸语境实践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在语境教学课题实践中,根据“室内与室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证明,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的方寸之地和有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境教学的深入发展,学生参与语境教学实践的人数受到限制,语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将课题实验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语境实践教学综合教育模式的研究,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建立一个英语活动室” “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 “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 “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的热情倍增。
(四)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双结合”评价模式
1.建立个人英语学习档案制。
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我们为学生建立了“个人英语学习档案”。档案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如制作的英语手工品、英语手抄报、表演剧本、学生作文、录音带或录像带等,将它们在英语活动室展示出来,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肯定与表扬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作成果。
2.阶段性评价。
为了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对英语语境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是必要的。阶段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小品表演、基本学习策略等,采取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以达到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目的。表格设置如下。
表3.阶段性评价表
3.终结性评价。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取了听力、笔试和口试三种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ABC三等级制记载。
七、实验效果
(一)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依据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二二三五”整体实验框架,即一个学年周期,开发两个课题研究,随机抽两个平行班参与实验,力争三年形成气候,五年创出特色;推出了“三三三三”实验策略模式,即坚持“三个界定”原则(界定知识主题、能力主题、情感主题),立足“三个点”(渗透点、切合点、生长点),确立“三课模式”(渗透课、实践课、活动课),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形成了“两结合”实验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了教学功能,提高了办学档次。
(二)促进了学生个性协调发展,培养了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进行调查,发现100%的学生热爱英语学习活动,75%的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4.“英语学习兴趣调查”统计表
表5.“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统计表
依据《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一书的统计原则,通过对学生英语学科的前测成绩和终测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后,从P 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对照班存在着显著差异。其结果见下表。
表6.前测(初一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表7.终测(初中毕业会考)
(三)造就了一批思想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年的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英语语境实践教学”课题实验中,教师们以课题实验促课堂教学,勤思考,勤研究,勤总结,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科研型”英语教学能手。在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中,我市英语教师刘艳获全国一等奖,邓迎新获省一等奖;先后有150余篇教学经验论文分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0余篇有价值的教案入选各类优秀教案集;20多个优秀课本剧获省级编剧和表演一二等奖;辅导的学生有130多人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大赛一等奖。
(四)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在于不仅提出了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而且提出了一种有助于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打破了传统僵化的语言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落实。
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教师灵活应变的指导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互动是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提高语境实践活动的质和量是保证学生学习成效的核心,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根本。我市初中英语语境实践教学实验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几年来朝着既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验的各个层面上还缺乏广度和深度,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我们相信,在总结过去三年实验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资料: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浙江出版社1993年版。
3.马相明: 《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4.潘小华、刘伏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
5.黄国文: 《交际能力与交际语言教学》,《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
6.顾正祥: 《上海版〈牛津英语〉的编写特点》,《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6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