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专题的设置应有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高考文科综合命题非常重视“当今社会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命题均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即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其意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的命运,做到学以致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2000年四省文科综合卷第37题围绕中东问题立意,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热点问题。2001年文综卷中围绕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以及三次科技革命立意,展示出了一系列问题,仅分数就达60分之多,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党和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以及奋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热潮的重大举措。还有选择题中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为生发点,联系到今天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这一重大主题。2002年文综卷中对于战争反思的一组选择题以及以《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分析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的原因等,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主题。2003年文综卷中土地政策、民主与法制建设、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建设等题目都是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总之,文科综合试卷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体现着鲜明的现实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强调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我们在历史复习中要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问题意识来对待有关的历史知识。具体而言,在历史专题复习时,专题的设置要考虑到能与当今的哪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或者,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能从历史的角度获取哪些经验教训与启示。如世界近代现代史中“西进运动”“南斯拉夫问题”“伊拉克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印巴冲突”“中东和平进程”“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近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专题来解读。
四、历史思维的培养要有综合方法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也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高考综合能力测试模式的指导下,历史思维的培养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目前,不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满堂灌”“一言堂”,到头来教师寻求各种途径教给学生的只是历史知识而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这是不能适应综合考试要求的。我们首先主张运用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或专题研讨,或单元复习、或讨论与辩论相结合,教学中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注意的是,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应着力于“创设思辨的课堂”,应当在“诱思—探究”上下功夫。其次要积极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复习。综合考试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设置新的情境,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如2001年文综卷第38题首先通过数据表格材料和曲线图、柱状图材料,设计一个新的情境,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回答有关科技革命的问题,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因此,笔者主张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具有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的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组认为,综合是将原有知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新知识重新组合,将一种原先不大清楚的模式或结构,改组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历史学科的综合,主要指“把各种历史知识要素和成分重新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把不同部分的有关历史知识整合成一个新的体系”。 可见,综合是具有创造性的。因此,我们在综合复习中同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对教材广度和深度的认识,最大限度充实和丰富教材所涉及的历史基础知识,使教材中的文字“活”起来,“立体化”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课本知识的延伸,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适度引进新材料、新学术观点和新研究成果。复习中,要求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大胆分类或组织,从中找出联系,发现规律,重新构建,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整理。教学中,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求异,大胆创新,从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由此看来,“综合科目考试只能是对学科能力提出更高、更精确的要求,而不是降低了学科能力要求。” “综合能力测试”的实行,为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注:
[1]齐健、赵全胜: 《高中历史专题知识体系教学策略导论》,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第1、2期合刊。
[2]刘军: 《“文科综合”历史学科应用能力释义》,《历史教学》2001年第8期。
[3]综合考试研究课题组: 《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研究(上)》,《历史教学》2001年第2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